本篇文章1501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017年16个省市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固定投资)预期目标超过2016年gdp,主要是西部省份。仅22个省的固定投资就高达45万亿元。有必要知道,201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74万亿元,其中消费33万亿元,出口13.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小部分。这些“怪异”的数据引发了公众的抨击。
乍一看,数据是“奇怪的”,但实际上它仍在“正常”范围内。2016年,全国固定投资59.6万元。为什么固定投资数据和gdp数据看似“矛盾”?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固定投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按支出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指的投资是固定资产的总额。这两个指标有很大的不同。2015年,固定投资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26万亿。大多数省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量低于固定投资。
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第一,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支出方法是从购买土地的成本和购买旧建筑和旧设备的成本中扣除;第二,固定资本总额已补充5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房地产销售增值和无形资产投资。
CICC(港股03908)首席经济学家洪亮最近写道,这两个方面的差异无法解释两者之间的26万亿缺口。据认为,高估统计数据是固定投资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2017年固定投资的预期目标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实现。2016年,25个省市年初公布了当年固定投资增长目标,16个省市自治区未能实现。
当然,“怪异”的数据也有“不正常”的一面。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警惕:第一,固定投资产生的资本形成总额在gdp统计中的比重不高。这与房地产繁荣导致的土地交易量飙升有关。近年来,土地成本有所增加,土地成本在投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防范经济性房地产。第二,许多省份经济结构失衡,严重依赖投资。当然,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净出口下降。
近年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上升趋势。2003年,这一比例为40.9%,到2015年已超过80%。超过100%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在增长,这表明一些地方严重依赖投资。同时,投资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需要更高比例的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
客观地说,中国人均或每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确实需要“补上不足”。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依赖投资需要一段时间。日本、美国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高度依赖投资的阶段。然而,地方政府,尤其是“固定投资”超过gdp的省份,不能“无动于衷”,迫切需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短期而言,应注意在投资过程中“诱导”吸收就业的行业,并注意向私营部门开放,防止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必须优化产业,培育企业;增加居民收入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而逐步摆脱“投资依赖”。
事实上,一个更令人担忧的现象是,近年来,全社会的固定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而且这种差异逐渐扩大。目前,差距已经超过30%,这意味着超过30%的固定投资不能形成资本。在正常情况下,除了统计口径不同,这两个“指标”非常接近。
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现象表明,近年来,经济虚拟化、经济地产等不良倾向确实出现了。土地交易量越大,总资本形成越低。自房地产繁荣以来,两者之间一直存在分歧。这表明我们应该消除土地升值的预期,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使土地价格趋于稳定或降低,使资本逐步转向实体经济。
无论如何,只有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注重结构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实体投资”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奇怪”现象。
文/潘与林
标题:多省“固投”超GDP 需警惕经济地产化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