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四十论坛特邀研究员;“克里斯蒂娜·菲茨”大资本管理渠道研究员陈
2017年3月2日,新任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主题为“介绍银行业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支持”。
记者会上,记者的提问主要集中在监管改革上,这确实是2017年中国改革的重点之一。然而,根据郭树清董事长的介绍,监管改革并不是郭树清董事长的第一个使命。
郭树清董事长明确指出,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供应方的结构改革,这也是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第二项与第一项相似,即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这与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是一致的,供应方结构改革仍是重中之重。
对比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区别: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重点是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郭董事长则更强调银行体系如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局。
监管改革是郭董事长提出的第三和第四点。结合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虽然郭董事长对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持积极态度,但他对银行监管模式的态度仍不明朗。记者问,什么样的监管模式更适合中国目前的金融业,银监会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将发挥什么作用?郭董事长的回答是:“我没有任何银行监管措施。”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谢谢你。”
我们猜测,在郭主席担任银监会主席期间,政策重点可能是加强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尤其是对供给面改革的大局而言,“稳中求进”更为重要。金融监管改革必须推进,这是“稳定”的部分。但是,从郭董事长在证监会和山东省的工作成绩来看,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和“推进”是他比较擅长和重视的领域。在中国证监会,郭主席重点强调了加强中国证监会的创新工作,提高金融业对创新创业战略的支持力度。在山东省,郭主席强调了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次接管银监会,可能仍是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工作重点。
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对于解决银行业的实际困难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以来,银行坏账率持续上升,已成为银行经营的最大困难之一,也是银行股估值偏低的重要原因。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供应方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这将大大缓解银行坏账率不断上升的困境。供给侧改革的成败不仅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决定了银行业能否出现坏账率的拐点并回归健康发展。
在金融监管方面,郭董事长提出两点:一是坚决控制各种金融混乱,二是全面加强银行队伍建设,使监管部门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守门人和守夜人。第一点,强调监管体系的完善,特别是跨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这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第二点,它强调对银行业本身的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郭董事长在介绍中强调了一个以前很少被市场关注的银行业监管重点:“重点整治非法关联交易、花式翻新利益转移、重大经营管理信息隐瞒、非法持有银行股份等不良行为”。
我们的理解是,这些不良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例如,违规持有银行股份的目的是违规进行关联交易和利益转移。这些现象的特点是以“表面合法、形式合规、实质违法”的方式损害国家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其隐蔽性极强,与董事长笔下的“蛮夷”、“地精”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中国目前的监管有两个趋势:一是宏观审慎监管,强调跨市场监管,弥补监管的“空真相”和监管的漏洞,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第二种监管趋势是微观行为监管,强调金融行为的本质是否违法,而不局限于是否违反现行法律。“三会”在行为监督方面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综上所述,克里斯蒂娜菲茨渠道(ficc Channel)认为,郭树清董事长的第一要务是通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银行业发展的自身需求,这也与郭树清董事长的履历相吻合。对于金融监管改革而言,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行为监管是两大趋势,郭主席首次提出要重点关注的不良行为值得关注。
标题:邓海清:什么才是“看门人”郭主席的第一使命?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