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6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以来,火热的楼市明显回暖,1-2月累计成交量下降40%,但三、四线楼市已经回暖。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62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增长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70个城市的数据,热点城市的房价已经基本停止上涨,但最近几个月,三、四线城市的新房价格持续上涨。
据中央参考研究所发布的300个城市土地市场月度报告显示,今年1月,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交易量达到3002万平方米,超过了一、二线城市的总和(2491万平方米),三大都市地区的三、四线城市成为“土地大王”。
目前,三、四级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投资和存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80%。2017年,热点城市的供需将下降,600多个三、四线城市将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最大决定因素。然而,去年下半年,三四线楼市仍处于“库存压力大、量价下跌”的悲观氛围中。
截至2016年底,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销售库存消化周期分别为20个月和50个月。考虑到仍有未售出和未启动的在建项目,需要3-5年时间消化广义库存。城市化转变为“大城市化”后,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房地产市场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这一轮三级和四级房地产市场复苏的逻辑是什么,它是可持续的吗?
三线和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超出预期,最大的激励因素是热点房地产市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本轮楼市反弹与2009-2010年非常相似,即持续的政策激励。与此同时,两轮楼市复苏都伴随着明显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即大城市火热的楼市带动三、四线楼市反弹。
最明显的表现是,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首先推动了大城市周围的三、四线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2016年,三大都市圈的三、四线城市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大赢家”,成交量同比增长约50%,前100名城市为大都市圈的三、四线城市。
在2016年10月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收紧之后,三、四线房地产市场整体开始回暖。从2015年到2016年,热点城市的房价飙升,一线和三线城市的房价比例从2012年初的3.5倍升至5.5倍。大城市的购房门槛提高了,需求蔓延到了三线和四线城市。此外,近年来,高铁四通八达,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的互联降低了通勤成本。许多三、四线城市进入大城市生活圈的辐射范围为1-2小时,大城市实现购房需求的半径继续向外延伸。
从春节前后的楼市来看,三大都市圈的三、四线楼市表现稳定,一些热点城市也做了一些调整。一方面,这是此前房价上涨后的巩固结果,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也出台了调控政策。
与此同时,广东、福建、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或人口众多省份(湖南、湖北、安徽、广西)的一些三、四线城市,最近在房地产市场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业绩,成交量翻了一番。这意味着辐射和溢出效应已经从大都市地区扩展到内地的三、四线城市。此外,2016年,随着“去库存化”,许多地方出台了住房补贴或结算等刺激政策,这也刺激了交易量的增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密集的路网,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倾向也越来越向城市靠拢,在城市买房的热潮正在兴起。目前,在大多数内陆农村,在城市买房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结婚的必要条件,也是能否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志。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部分城市农民工和农民将购买全市50%的房地产交易,部分县城将由农民购买70%的住房。
从2015年到2016年,“去库存化”全面铺开,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减少。2016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文件,要求在存量过多的城市停止土地供应,同时,棚改和经济适用房全部货币化。2016年,三、四线城市新增建设同比仅增长5.5%,低于全国8.1%的水平和40个大中城市12.1%的水平。
根据平安证券的统计,过去五年(2012年至2016年)的累计开盘价减去累计销售额作为待售存货。根据2016年的销售规模,目前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去工业化周期为1.46年,接近40个重点城市。2016年,“去库存化”贯穿全年,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待售库存确实下降了。
2017年,三线和四线城市的“去库存”战略和现有支持政策将保持不变。与此同时,管理层也明确表示,“去库存化”应与城市化和大都市区相结合,以将大城市的需求转移到邻近城市,并促进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此外,银行抵押贷款已经转移到三、四线城市。根据研究,在三、四线城市购买住房的抵押贷款比例已经从2016年前的不到40%上升到50%。此外,还有一个新的供应周期,第三和第四层房地产市场的库存消耗将继续。综上所述,三四线楼市将继续上涨,这也是2017年稳定全国楼市的关键。
然而,由于中长期供给缺乏弹性,二手房市场不发达,以及热点城市的溢出效应难以持续,三、四线楼市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目前,三、四级房地产市场的待售库存正在下降,但潜在库存仍在增加。据可儿统计,2015年三、四线城市在建未售量达到19.28亿平方米,比2014年增长2%,比2011年增长7.86亿平方米;在建工程(近年未售建筑/销售面积)消化期为3.51年,仅比2014年底少1.5个月。2012年,三、四级房地产市场在建未售量占全国的55%,到2015年底达到62%。
除了在建部分,未经批准的部分也不应低估。2016年,300个城市中的三、四线城市土地周转量为4.94亿平方米,占57%。目前,虽然三、四层楼市和“居者有其屋”热,但许多购房受房价上涨的驱动,许多已售房屋空置,这可能会在未来投放到二手房市场。因此,三线和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升温趋势可能难以维持。
大城市人口的吸附能力已经很强了。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两个关键:第一,正如住房和建设部长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提高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和农民在城市享受同等服务;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本地区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城市农业人口积累。
(作者是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标题:李宇嘉:三四线楼市回暖是热点城市溢出效应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