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新三板市场更加活跃,如创新层做市商指数,自去年5月以来达到新高;新三板的做市商指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达到新高。有人称这一波为“集邮”市场。这可能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但它仍然非常生动,非常能说明问题。
去年,新三板进行了分层改革,分别设立了创新层和基层。经过半年的运行,效果与原来的想法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创新层没有吸引足够的投资者参与,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仍然严重困扰着人们。这不仅导致市场低迷,还损害了其融资和定价功能。这个新市场被边缘化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新三板显示出一定的实力呢?原因也很简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ipo进程的加快,一些符合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开始接受券商咨询,并开始在沪深两市上市。相对而言,在创新层上市的公司中,符合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要求的公司较多,而实施做市商交易模式的上市公司被认为更有可能离开股权转让系统,去沪深两市上市,因为它们的基础通常更好。很难判断哪家公司会这么做并轻易成功。结果,一些投资者以“集邮”的形式进行干预,即他们购买了一点这类新三板公司的股票,并撒了一张大网。在他们的想象中,只要少数被购买的股票能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他们不仅能收回成本,还能获得良好的回报。因此,现在有了新三板的“集邮”市场,相关指数明显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毕竟,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三板的流动性,似乎也提高了新三板的市场吸引力。但是有些人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个“集邮”市场的背后,一批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最终离开了新三板,这不仅抑制了新三板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削弱了其竞争力,进一步挑战了其独立的市场定位,因此不值一文。
事实上,对于新三板的“集邮”市场,人们不必走极端,而应该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在新三板制度不够健全、功能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需求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考虑转向主板和创业板,这是可以理解的,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但同时,新三板毕竟是不同于主板和创业板的独立板,它的许多功能都不是主板和创业板所具备的。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非公开市场和公开市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每个人都有一个存在价值和一个0值。对于新三板来说,很多质量好的公司都要离开,这只能说明缺陷太多,我们应该扎扎实实的去解决。新三板功能完善,融资渠道顺畅灵活,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这自然可以吸引优秀企业上市,吸引理性投资者积极参与。“集邮”市场的出现给新三板带来了压力,但并不可怕,因为它只是提醒了新三板改革的紧迫性。然而,如果我们对此无动于衷,甚至沉浸在新三板市场的上升氛围中,对目前的市场形势感到满意,那么结果就不可能是理想的。
最近,舆论建议在新三板的创新层设立一个选择层,并对进入选择层的上市公司实施包括竞价交易在内的一系列特殊制度安排。作为一种讨论,这是非常有益的。如何推进新三板改革,需要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全国创业板市场作为独立市场的定位,切实提高流动性,为各项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你做得好,就不会有更多的“集邮”市场。至少,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不再是基于这些外部力量,而是基于其自身的基本面和良好的流动性。
(作者是沈万红元(000166,BUY)(香港股票00218)证券首席分析师)
标题:新三板“集邮”行情说明了什么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