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研究的许多问题中,经济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非常引人注意的。如何做好2017年的经济工作?前几天,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争取稳定的总基调是我们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几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方法论,明年(2017年)把这个总基调落实好,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理解争取稳定的总基调呢?
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加速发展。从1978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这也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纪录。中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在经济规模大,进入中上收入水平,也进入中高速增长。其工作的基调是“稳步前进”;未来,当它达到高收入水平时,可能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这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从极低收入、低收入、中低收入到中高收入,再到高收入,这必然伴随着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然后是稳定增长。
确立争取稳定的总基调,不仅符合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它不仅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也确保了中国经济大国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规模还是大幅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5万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标准),2016年上升至19.85万亿美元,增长4.80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世界总增长的36%(13.3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增长的4倍。如果中国稳定,那么世界也稳定;如果你去中国,你就会去世界;中国进入,世界也进入。
那么,如何体现争取稳定的总基调呢?
一是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应保持稳定,保持在6.5%以上。有许多有利的客观条件。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就业总人数为7.76亿,印度超过3亿),市场参与者巨大(2016年中国市场参与者为8705万,超过德国总人口),物质基础雄厚,基础设施世界先进,国内消费市场巨大。
二是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这不仅是稳定大局的前提,也是民生的根本要求。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下795万人的历史纪录,因此有必要发挥大众创业、创新和“互联网+”的乘数效应、创业效应和就业效应。
第三,价格稳定,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最后,我们应该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正确理解进步。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争取进步意味着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所作为。“稳定”的重点应该是稳定经济运行,“进步”的重点应该是深化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只要经济增长目标是“稳定”的,其他目标,如经济结构、民生福利、资源环境等,都会“推进”和显著改善。
总之,稳中求进是中国经济巨轮的“导航罗盘”,它将引导中国经济巨轮不断乘风破浪,持续稳健,影响深远,并如期到达第一个世纪目标的彼岸。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家研究院院长)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稳中求进为中国经济巨轮引航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