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6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7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监测空气体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卫生部将加强健康保护产品标准的制定,促进相关产品标识的标准化使用,引导公众市场消费。(1月8日新华网(603888,购买))
今年冬天以来,雾霾天气持续不断,许多城市受到严重污染。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和河南在内的11个省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雾霾"引发的"反雾霾神器"、"雾霾中考试"、"雾霾中停课"等热点话题多次引发舆论,其中充满了公众对地方政府失职的强烈不满。“空气没有特别的供应”。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天空,呼吸着同样的空之气。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雾霾之战,每个人都是“联防联治”战斗小组的一员。
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雾霾天气,这种情况今年才开始出现。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就公开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1月,这是中国在2013年第一次将雾霾天气报告为自然灾害。同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北京时指出,治理雾霾污染、提高きだよ0/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治理的有效性确实体现在数据的变化上,但由于雾霾灾害是长期大气污染的结果,公众所期待的答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出。
冬季雾霾被称为“冬季杀手”。在相对严重的地方,它不仅是驾驶员视觉范围的障碍,而且容易导致道路安全事故和悲剧,也给人类健康带来疾病风险,特别是儿童、老人和患有基本疾病的重点人群。一旦这些隐患成为现实,痛苦往往难以忍受。幸运的是,从最近的雾霾天气监测来看,监测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烟雾控制不需要“匆忙”。相反,2017年是“大气十大”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年,我们监测和预防雾霾空气体的任务迫在眉睫。
从京津冀乃至全国来看,冬季的空气污染很难控制。一方面,供暖相对增加了污染物排放,而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的化石燃料为基础。如果我们想加快减少污染物排放,我们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甚至找到或开发相对节能和环境友好的替代品。另一方面,仅仅解决这块硬骨头是不够的。尽管地方政府一再禁止焚烧秸秆、焚烧垃圾和企业“分散污染”,但政策文件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杜绝这种现象。缺乏执行效力和共识。烟雾控制的最终效果自然会大大降低。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显然,要正视雾霾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每个人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然而,从最近舆论领域的反应来看,政府和人民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仍然缺乏应有的共识。这就要求政府也要在宣传和协调方面发挥作用,吸收公众意见,促进共识,增强社会对雾霾控制的认同。应该注意的是,缺乏良性互动的盲目措施可能只会带来政府的无奈和民众的抱怨,这将比雾霾本身更可怕。
要赢得一场战斗,除了深思熟虑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下棋和合作。联合防治是抗击雾霾的核心艺术。我们应该在实施中本着责任感和共享精神积极疏通“肠梗阻”。不仅要加强自我保护,还要举报或制止其他空气体污染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例如,借鉴河流长度系统模型,将城市设置成几个“网格”,并直接向“网格长度”报告从人。只有你我共同参与防控,蓝天空和清新空才会迎来雾霾之战。
文本/雷蕾
标题:评论:面对雾霾攻坚战 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