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7字,读完约3分钟

安徽省广播电视公共频道记者在安徽省南陵县徐镇镇政府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些干部不断推搡、封锁摄像机,甚至抢劫摄像机阻挠采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南岭县徐镇的几十户商人抱怨说,他们的门面都搬到了原来的地方,他们打算高高兴兴地做生意。结果,这几乎是半年,业务根本无法运作。(1月9日中国青年网)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事实上,这样的新闻线索算不了什么。群众反映了样板房迁回的问题,记者收到消息后一定会上前采访。然而,重要的是要知道记者有他们自己的判断,他们不会听取意见。记者不会和任何人过不去,而是想找出真相。群众的反应不一定证明政府有问题,但也可能是误解。记者的采访也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当双方坐下来交流时,事情就可以解决了。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不幸的是,面对记者的采访,当地官员没有正面回应。相反,他们用雨伞挡住摄像机,但抢走了摄像机。这种工作方式很粗糙,不可能解决问题,最终只会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有多少记者会因为有人抢了摄像机而害怕?此外,你可以挡住摄像机,你可以抢劫摄像机,但你不能阻止所有记者的摄像机。事实表明,由于抢镜头和封锁镜头,原本不复杂的新闻采访变得更加复杂。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拿伞挡住镜头”阻挡了采访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不止一次要求基层政府正确面对舆论监督,积极应对,学会在网络时代工作。这不仅是对采访权的维护,也是正确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然而,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了生活在一个不透明的状态,面对舆论的监督总是感到不舒服。想到几年前某个地方的采访事件,一位官员在记者的镜头前傲慢地说:“你是站在政府一边,还是站在人民一边?”这些话有多荒谬?政府反对人民吗?政府和人民原本站在一起,但被一些官员的鲁莽行为推到了对立面。现在是维护采访权的时候了,有必要出台法律法规来保障采访权。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这不仅剥夺了记者的采访权,也剥夺了人们的知情权。记者的采访是采访权,人民的知情权得到了更多的保障。人们有权知道任何事件的真相。只要真相不涉及国家机密,不危及国家安全,政府的一举一动越透明,就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小范围内,知情权需要得到维护。从大的方面来说,实现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相互信任的需要。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当一些官员不愿意接受采访时,他们会随意抢夺镜头,随意封锁镜头,事实上,他们不愿意接受监督,无情地剥夺公众的知情权。媒体采访不是为了增加混乱,而是为了帮助,而是为了帮助解决冲突和解决问题。事情发生时,总是需要解决。挡住摄像机能解决问题吗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打伞挡镜头”永远挡不住真理的阳光,任何事件都不会因为挡了镜头而平静。这种旧的工作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时候改变“拿伞挡住镜头”的坏习惯,避免被人监督了。

“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正文/郭

标题:“撑伞挡镜头” 回避监督的恶习该改了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