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形成规范统一、权责明确、运行协调、安全高效的民营银行监管体系,有效促进民营银行合法合规经营和科学稳健发展,银监会近日发布了《民营银行监管指导意见》。
2014年,银监会批准成立前海伟忠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市工商银行、浙江网上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截至2015年5月底,首批5家私人银行全部开业。在开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首批民营银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民营银行总资产为1329.31亿元,各类贷款为611.57亿元,各类存款为428.2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4%,远低于中国商业银行同期1.76%的平均不良贷款率,整体经营稳健。随着2015年6月《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民营银行的设立从试点转向常态化。截至目前,银监会已批准设立17家民营银行,其中包括5家试点银行。可以预见,未来民营银行将进入改革发展的机遇期,民营金融的爆发力将逐渐显现。
不可否认,与传统银行相比,私人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数量仍然相形见绌。然而,私人银行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们是先锋,而不是改革者。与传统银行相比,“私人发起+私人管理”的民营银行的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文化可以更加市场化,可以开拓传统银行无法有效覆盖的客户群体;它还可以利用供应链上下游股东的信息优势,深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与私人银行有着天然的基因契合。从资源倾向来看,民营银行必将比传统银行走得更远。
例如,针对温州小微企业无质押、无人愿意担保的实际情况,温州工商银行通过企业现金流跟踪、企业信用行为轨迹和贷款使用控制等手段突破担保瓶颈,向其发放信用型组合担保贷款。截至去年12月,温州市工商银行已发放335笔信用贷款,总额达2.87亿元。又如,重庆富民银行是第二批获批建设的第一家银行,定位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性金融银行,提出了“帮助小微企业创新、实体对接、两江为基础、辐射库区”的业务模式。这是重庆首家以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金融弱势群体为核心服务主体,支持和服务“大众创业创新”的银行机构。可以说,民营银行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和股东资源的优势,正在或已经探索出许多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特色发展道路,并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当然,发展必然伴随着风险,特别是在金融领域,风险高度外溢,任何改革和创新都应审慎推进。以台湾民营银行的发展历史为例,从1991年16家民营银行获准成立,到1994年新建银行的市场份额上升到19%。准入速度的迅速放开和民营银行采取的价格竞争手段导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降低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对台湾银行体系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银监会《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引导科学发展”和“严格遵守风险底线”两大核心目标,提出了明确发展方向、推进创新发展、强化审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等具体要求,这无疑有利于提高监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提高民营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民营银行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综上所述,民营银行将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特别是在小微、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并成为供应方结构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600405,买入)。
标题:促进民营银行科学可持续发展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