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1字,读完约3分钟

“渠道业务”这个话题在最近的市场上已经讨论过了。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具有资产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将被禁止在未来开展“渠道业务”。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渠道业务”本身是具有合法资产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的常规业务之一,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延伸,不能取消。当然,像其他业务一样,它的发展必须标准化。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我仍然想就“渠道业务”本身多说几句。严格来说,渠道业务是指具有资产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受他人委托,代其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并移交管理。在这里,金融机构主要提供产品发行渠道,但具体负责资产管理产品操作的人不一定是具有资产管理资格的法人或自然人,通常被称为“投资顾问”。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当然,在实践中,“渠道服务”的概念通常是广义的。目前,通过“渠道业务”进行的投资有几种类型:一是私募投资或网下认购新股;二是增加杠杆后投资债券;第三,特殊参与企业并购;第四是投资结构性股票产品;第五,用于解决业务运作中的资金缺口。显然,无论哪种投资,它都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即使设置了相应的“收盘线”和“收盘线”,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风险事件。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今年年初,一家基金子公司拥有的特殊账户产品在做国债回购业务时存在结算风险。据了解,该产品由“投资顾问”通过“渠道业务”发行和管理。现在,如果“渠道业务”的规模超过了“投资顾问”和相关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承受能力,风险将会齐头并进。如果相关金融机构将资产管理产品的经营权交给“投资顾问”,同时转让经营权,那么不存在风险是偶然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风险。因此,管理层现在强调要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即作为具有资产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在开展“渠道业务”时不能放弃相应资产的管理职能,应该说应该抓住问题的本质。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渠道业务”规模已超过23万亿元,与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实力和管理能力相比,明显过大。此外,如果“渠道业务”的管理权不严格转移,恐怕很多金融机构开展的“渠道业务”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在未来,“渠道业务”不是不可能的,而是会大大减少。那么,如果没有“渠道业务”,市场会发生什么?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简而言之,这实际上是一个金融去杠杆化的过程,许多基金已经回到了它们的位置。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性质和偏好,它应该回到它应该去的地方,这有利于社会资本的“虚拟现实”。与此同时,一些基金可能会退出股市和债市。无论是私募还是线下创新,其参与者可能会减少。市场资本供给模式也会有所改变。总体而言,股票市场定向性和投机性明显的大型基金数量将会减少,债券市场的杠杆交易情况也会趋于一致。这样,市场的波动性无疑会被压缩,例如,个股的“闪电崩盘”现象会少得多,但其交易焦点会相应明显减少。此外,“抱团保暖”的交易模式将更加明显。从近期股市和债市走势来看,上述现象确实出现了。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作为改善市场管理的一项措施,有必要规范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渠道业务”。在这里,人们应该做出理性的解释,看到清理不规范的“渠道业务”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合规的“渠道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投资者应该为标准化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市场阵痛做好充分准备。

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作者是沈万红元(000166,诊断学)(香港股票00218)证券首席分析师)

标题:桂浩明:少了通道业务 市场将会怎样?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