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88字,读完约10分钟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研究组
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继续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呈现出传统消费稳定增长、网购消费加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分化、中高端消费明显复苏、耐用品消费略有降温的特点。然而,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薄弱、部分结构升级消费增长趋势下降、政策调整后耐用品消费增长前景悲观等问题,可能对消费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季度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再次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继续稳步上升,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增长,但消费稳中有降的隐忧依然存在。
(1)消费总体增长稳定,城乡消费情况略有不同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增速略低于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趋势分化。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增速放缓0.5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加关注流通领域的变化。相比之下,住户调查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支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同比增速放缓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4%和6.8%,增速分别放缓0.3和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放缓更加明显。
(2)传统消费稳步增长,新兴消费加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等基本生活消费继续稳步增长。与传统消费相比,以网购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保持了快速增长,仍然是消费增长的领头羊。一季度,网购增速加快,迅速扭转了去年增速持续下滑的局面。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1%,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消费状况明显好于实物消费,成为网购增长的新动力。实物消费中,食品和服装消费分别增长17.7%和15.6%,增速分别下降17.8%和0.4个百分点;但是,消费品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达到30.6%,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网上购物推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1个百分点。
(3)结构升级消费趋势分化,中高端消费明显回升
一季度,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等结构性升级消费逐步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从住户调查数据看,全国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为10.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虽然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仍增长10.7%,但增速大幅回落15.8个百分点;医疗消费支出大幅增长,一季度增长10.4%,增幅3.3个百分点。根据城乡居民分类数据,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明显放缓,增速分别下降11.7和23.4个百分点。然而,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支出实际增长了11.2%,增长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城市居民。
与普通消费相比,2017年中高档消费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的回升趋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烟酒消费增速明显加快,1-3月同比增长9.8%,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黄金、白银和珠宝消费从去年负增长的低趋势有所改变,第一季度增长7.9%,增幅为1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要奢侈品商店的销售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端海参、瑞士表等典型的中高端消费也明显回升。
(4)耐用品消费的降温显著减弱了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汽车消费增长放缓。乘用车销售开始降温,商用车销售继续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规模以上汽车消费增长2.3%,增速下降5.4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受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迅速降温。一季度,全国销量同比下降4.7%,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4%。之前的销售爆炸式增长时期已经结束。
住房相关消费增速放缓。今年以来,虽然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火热的发展势头,但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9.5%和25.1%,增速同比分别放缓13.6%和29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包括家具、建筑装饰在内的住房相关消费也开始放缓。一季度,家具、建筑和装饰材料消费分别增长12.6%和14.8%,增速分别下降3.6%和0.4个百分点。
当前消费市场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消费市场在平稳运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和问题,包括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薄弱,收入弹性较大的结构升级消费下降,政策调整后耐用品消费增长前景悲观,可能对未来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牢固。
一季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结构性变化喜忧参半。幸运的是,财产性收入和净转移收入分别增长了8.3%和11.7%,增长率分别提高了1.6%和3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增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收入的快速增长可能是由于三线和四线以下城市(县城)的房地产市场升温,这将加速县城农民财产的升值;转移支付的净收入主要取决于扶贫等民生支出的大幅增加。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继续放缓。特别是第一季度农业经营收入仅增长6.1%,增速大幅回落3.1个百分点。这种农民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已经在2016年出现。2016年,农民净营业收入仅增长5.3%,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特别是,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农业经营收入增长率几乎减半。原因是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经济不景气的作物取代了经济好的作物,农产品价格(000061,股票咨询)下降,导致农业经营收入增长乏力。对城镇居民而言,一季度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工资和营业收入的良好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7.9%和6.2%,增速分别提高了1.3和0.1个百分点。这与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利润的良好增长,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个体经营困难的缓解密切相关。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城市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将再次受到影响。
(2)对于结构升级消费的加速下降,存在一种隐忧
根据入户调查的分类数据,一季度,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等典型结构升级的消费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速分别大幅下降11.7和23.4个百分点。这种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在2016年逐渐显现,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2016年,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实际增长9.4%,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从收入弹性来看,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在八大消费类别中排名第二(约0.14),收入弹性高于其他结构升级消费。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收入增长时,这种选择性消费放缓的风险将会增加。
(三)政策调整后耐用品消费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汽车和住房等耐用品的消费强烈依赖于政策,政策调整已成为影响其增长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拉动汽车消费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已经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补贴政策已经开始实施倾斜机制。拉动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也明显收紧,随之而来的是两种耐用品消费的阶段性调整,这将对拉动消费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汽车消费疲软不利于加强石油及其产品的消费,而住房消费疲软不利于加强家具、家电、建筑装饰等的消费。还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将直接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进而间接影响居民消费。
第二季度消费形势预测及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主要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工业产品补充的推动。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随着主要驱动因素的减弱而逐渐放缓。在这种背景下,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难以维持,尤其是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这将抑制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结构升级可选消费增速可能继续下降;在政策调整的影响下,汽车和住房消费的增长势头趋于减弱,不利于支撑消费的快速增长。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新兴的消费热点,如网上购物是积极的,并不断提高其对消费增长的支持;服务消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整,不仅促进了新的消费增长点,也提高了传统消费的实现效率,有效刺激了消费潜力的释放。综合判断,第二季度消费增长将保持平稳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2%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略好于第一季度。针对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忧,建议如下:
(1)大力促进农民收入
加快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出台措施,帮助种植业结构调整地区的农民尽快顺利实现种植业替代,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援助;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节地、节水、节油、节肥技术,提高家庭管理效率;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业和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农业增值收入;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本土化处理。
(2)加强政策支持
保持稳增长政策对民生政策的支持,保障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低收入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适当加大救助力度,通过培训和再教育,进一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增收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深化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协调发展;取消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结算平台,解决异地医疗保险结算问题;有效扩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失业保险范围,简化申请手续。
(3)促进结构升级消费的发展
加大推进教育、文化、娱乐等结构升级消费的力度:一是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实施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采购,向社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引导结构升级消费的供给主体,优化消费环境,刺激消费主体,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创建文化嘉年华和群众文化节来开展消费结构升级的惠民活动;通过创建文化旅游区和文化休闲区等消费集群,促进文化、娱乐和旅游的融合与发展;通过推进结构升级消费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扩大网上消费的市场份额,推进结构升级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
标题:推动消费市场发展需三方面发力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