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9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公务员离职就业行为的意见》。

《意见》规定,担任原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公务员和担任县级以上职务的其他公务员,在辞去公职后三年内,不得接受原职务管辖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中介机构和其他营利组织。任命一个组织时,个人不得在原职务管辖范围内从事与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其他公务员辞职后2年内,不得接受与原工作和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组织的聘用,个人不得从事与原工作和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活动。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这四个部门联合发文,指出公务员辞职后要再就业,这是对党和官员损失的一种弥补。

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公务员当然可以辞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辞职后都将面临再就业。然而,在公务员辞职后,他们在与其先前工作相关的企业、中介组织或营利组织工作。这一现象曾遭到广泛批评。为什么?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类社会,长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公务员,尤其是那些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发言的权利不会因为辞职而很快消失。相反,圈子里的大多数老朋友都会卖一些薄面。辞职的领导干部一般都还很开心。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现实中,公共权力很容易被一些权力部门和权力机关具体实施的干部所借用和同化,这就把公共权力变成了个人的谈判筹码,私授给它,私益于私人利益。中央政府一再对“圈子”下达命令就是明证。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既然有“圈子”,就有圈内人和圈外人,也有“自己人”和“圈外人”的区别。“拥有”不仅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权力标签。通过任命,一些领导干部可以很快实现公共权力的实现,这无疑增加了腐败的风险。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此外,一些中介机构和营利组织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的钱袋。根据中央纪委网站上发布的巡视整改通知,在中央纪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的12轮巡视中,至少有7个国务院部门存在“红顶中介”问题。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这些“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拿着企业的票”的单位,一再被取缔。从表面上看,部门应该放开的权力和审批项目不到位,行业协会难以与行政机关脱钩。更深一层,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是不是故意为自己保留提款机和养老院?在政治上,你必须依靠政治成就来说话,而且有你的一席之地;做生意或赚钱是真的。有钱就有钱。从政府的辞职到企业的实现,我们既有权力又有财富,我们来来回回。敬畏是什么?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公务员只是职业,他们不能随意将公共权力置于他们的社会角色中。只有严格的公务员再就业和辞职后公务员完全脱离原有的圈子和权力体系,才是防止政商勾结、从严治官的关键。

标题: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