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6字,读完约8分钟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能力。
?实际意义
近年来,经济低迷给中国的就业稳定带来了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格式和新模式。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就业规模逐年稳步增长,对社会稳定、增加人民收入、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释放了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巨大潜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拥有7亿多互联网用户和4亿多网络消费者,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的活力。目前,大量的创新和创业发生在数字经济领域。例如,从2011年到2015年,腾讯开放平台注册了600万企业家,其中30家初创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它们从腾讯开放平台获得的总收入超过160亿元。
数字经济有利于产能过剩行业工人的再就业。中国正处于新旧经济动能不断转换的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可以缓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去库存化带来的严重就业压力。以阿里巴巴和滴滴出行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显示出创造就业机会的巨大能量。滴滴出行年报显示,2016年,滴滴出行平台创造了1750.9万个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中238.4万名司机来自产能过剩行业。
数字经济创造了大量灵活的工作岗位。互联网技术给了工人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时间条件选择多样化和灵活的工作。工人和网络平台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该平台为工人提供就业基础设施,工人可以在多个平台上选择就业。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约有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约有6000万人参与提供服务,其中大部分是灵活就业。据阿里研究院预测,未来20年,8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中国将有约4亿劳动者通过互联网实现自主创业和自由就业,这相当于中国总劳动力的50%。
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就业结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中国就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36.7%: 28.7%: 34.6%变化到2015年的28.3%: 29.3%: 42.4%,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幅增加。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在能源、矿产、矿业、冶炼、印刷等传统行业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基金/证券、交通、中介服务等行业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业景气指数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现有挑战
技术进步将取代低技能劳动力,导致一些行业的就业减少。技术创新和发展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产业模式。技术进步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它也导致技术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例如,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导致大量实体店关闭,数以千计的零售商失业;数字媒体的发展将导致大量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失业;机器人的使用将导致大量装配线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导致律师、研究助理、商业分析师和记者的失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年全球人力资本报告》,到2020年,全球将有7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其中包括基础白领和蓝领技术人员。
现有的就业统计体系低估了数字经济对就业的贡献,亟待调整。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大量的弹性工作岗位应运而生。由于众包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兼职专业人员;由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个体户;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顾问、作家等自由职业者。然而,现有的统计系统没有将灵活就业纳入国家正规就业统计系统,这低估了数字经济对扩大就业的贡献。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数字经济中创造就业没有法律保障。现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政策不能有效保护灵活就业。《劳动法》基于标准工时制度,不适合灵活就业;《劳动合同法》对在职职工有更多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未能有效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些管理系统滞后,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强调集中化、层次化、区域化和条块化,许多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制约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分散化、跨区域和跨行业的特点,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大量从事教育、旅游、医疗和金融行业的数字企业需要完全按照线下业务实体的资质获得相应的许可和资质,这提高了创业的门槛。此外,现有的税收制度是以区域行政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基于平台的企业大多是跨区域的,有些地方对跨区域平台有排挤心理,不利于数字企业的资源整合。
?对策和建议
启动《劳动法》修订工作,以规范灵活就业和劳动关系。建议《劳动法》扩大调整范围,有效规范新型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将广大劳动者纳入法律保护范围,规范用人单位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处理工伤等行为。研究和实施适合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应在支付方式、支付基数和比例、支付期限等方面设计适当的标准。方向应该是降低门槛,提供灵活的服务。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应制定更加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支持灵活就业。
提高制度和政策的灵活性,完善数字经济的政策体系。着力提高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政策的灵活性,探索按小时缴纳社会保险的方式。个人和法人必须依法纳税;调整数字经济模式下的财税政策,规范交易行为,保护双方和政府的合法权益;修订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现有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和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口径和调查方法,建立数字经济中新的就业形式和创业统计监测指标,更全面地反映就业和创业情况。
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和社会保障方面为数字经济中的企业家提供政策支持,并支持专业服务组织在人力资源、办公软件、金融和法律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家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鼓励金融机构为数字经济中的企业家提供金融支持,并提供利息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快制定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
发展平台经济,促进灵活就业。建立健全平台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降低企业信用认证成本。创新平台组织管理模式,积极采用和推广“政府管理平台、平台管理企业”的模式。制定平台企业统计分类和标准,开展平台经济统计监测。促进金融、住房、技能和生产领域共享经济的发展,鼓励共享经济平台的企业吸纳灵活就业。鼓励各种生活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发展,鼓励传统企业线上线下的整合和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低收入保障、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减少企业家的生存顾虑。
培训数字化工作技能,提高关键群体的新就业能力。数字经济导致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减少或消失,大量传统加工制造企业、实体店销售人员和传统纸质媒体从业人员面临着就业的重新选择。这些工人中的大多数仍处于工作年龄阶段,因此政府应该帮助这些工人找到工作,并提供新思维、新技能和新技术方面的数字技能培训。试点推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互联网加”创业培训模式,开展大规模开放在线培训。为农村劳动力和弱势群体等重点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技能培训,提高重点群体适应数字经济的就业能力。创新职业培训方式,实施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制度;创新培训补贴方式,从政府安排培训到个人提出培训需求再申请补贴,以提高培训补贴的效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英强张进)
标题:管理制度滞后,制约数字经济发展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