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80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赵青,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今年以来,央行和银监会都加强了对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监管。近日,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产品渗透登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完善金融投资业务和登记制度,在全国银行业金融信息登记系统中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登记基础资产和基础负债,可以说提升了银行业金融管理的渗透监管水平。那么,银行融资业务对银行有多重要?监管升级对银行发展有什么影响?银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银行融资业务对银行有多重要?

事实上,中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伴随着银行业的经营转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挑战了传统的息差盈利模式,净息差大幅收窄,从2013年底的2.75%降至2017年3月底的2.03%,降幅达26.18%。根据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近200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假设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90%,净息差下降四分之一,银行净利息收入下降1.3万亿元,在上市银行35%左右的营业利润率基础上,净利润下降近0.45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税收利润为1.97万亿元。由此可见,净息差下降所减少的净利润约占银行整体税收利润的23%。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降,2011年达到近十年来的峰值,增长率接近40%,然后一路下滑。2015年,第一年的增长率仅为一位数,本期仅为2.39%(见下图)。2016年银行业整体利税数据尚未发布,但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保持在2%至3%之间,增速保持在较低水平。在银行利息收入下降的同时,非利息收入比重大幅上升,理财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净利润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尤其是当净息差下降时,生息资产的规模扩张成为主要驱动力。然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扩张受到资本的限制,坏账率的上升也使银行不愿放贷。然而,表外理财业务的发展似乎为银行摆脱资本约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同时,表外业务不需要承担严格的赎回责任或为银行拨备。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因此,我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理财产品余额保持快速增长。虽然2016年增速大幅下降,但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在2010年至2015年的6年间始终保持在55%以上(见图2),远高于银行业总资产约16%的平均增速。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随着银行表外资产的快速扩张,理财产品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2.97%上升到2015年底的11.79%。银行表外理财的发展无形中提高了银行的杠杆率。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表外融资的规模扩张要比大型国有银行快得多。2014年至2016年,五家上市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三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9.57%、53.11%和46.31%。2016年无疑是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力度加大的一年,因此各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长率都有所下降,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增长率从2015年的77.58%下降到2016年的27%(见图3)。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虽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股票规模仍然很大,特别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甚至占总资产的30%以上,最高的占40%。因此,表外财务管理的隐性杠杆也引起了监管者的关注。自2016年以来,一系列整顿银行理财业务的规定相继出台。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监管升级对银行财务管理有多大影响?

2016年10月,央行向部分银行下发了《关于将表外财务管理纳入“广义信贷”计量的通知》,要求将表外财务管理纳入广义信贷计量。这限制了银行规模的边际扩张,因为与银行有限的资本相比,杠杆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在mpa评估系统中,有两个指标与广义信用等级相关:

首先是资本和杠杆的资本充足率。考察了实际资本充足率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差异。只要该考核项目不达标,就属于丙级;

第二,广义信贷资产和负债,比较广义信贷增长率和目标m2增长率之间的偏差值。因此,在评估金融管理规模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应考虑反周期资本缓冲,这一指标取决于总体信贷增长率与目标gdp和目标cpi之和的差值。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6年6月底,理财产品的增长率一直在40%以上,远远高于银行业总资产约16%的平均增长率。因此,在新的评估范围下,一般信贷增速将大幅提高,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将得到提高,许多过度依赖表外理财业务扩张的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评估压力。因此,新的精神创伤和痛苦评估条例对银行的影响是影响财富管理业务的整体规模。从2016年底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增长率来看,确实出现了大幅下降。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郭树清董事长在2017年3月的讲话中提到了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四大制约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引导理财产品更多地投资于标准化的金融资产;

二是要求理财产品与投资产品相对应,分别管理,分别建帐,分别计算;

三是严格控制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不开展滚动销售、混业经营、期限错配和单独定价的资金池理财业务;

第四,严格控制嵌套投资,加强对银行理财对接资产管理计划和外包投资的监管,加强渗透管理,缩短融资链。"

随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先后出台了“三违”、“三套戥”和“四不正”措施,并提出防范“十大风险”。在本轮银行业自查中,主要针对银行间业务和理财业务中的跨市场、跨行业业务的高杠杆、多套汇、长链、多套利等问题。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渗透注册的通知》(财富管理中心[2017]14号)要求银行理财必须按照逐层渗透的原则进行注册,即“对于多层嵌套,还必须按照逐层渗透的原则进行注册”。底部的基本资产和负债信息。”此前,要求仅限于基础资产的登记,而本通知的监管要求得到了加强,登记是逐层进行的,这使得资产的渗透和覆盖面更强。同时,要求对基础资产和负债进行登记,即“不要遗漏或主观排除基础负债”,这实际上是对理财产品的杠杆部分进行监管。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让我们假设财富管理产品的基础资产是10亿英镑,回购加杠杆是1亿英镑。这1亿英镑相当于负债,需要在新规定出台后进行登记。事实上,引入这种方法是为了明确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通过逐层渗透注册,对于多层嵌套产品,我们对每层的投资方向和资产负债规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通过登记基础资产的负债,可以有效防止违规和杠杆化,控制银行融资表外杠杆的规模。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因此,对表外理财业务的监管主要是提高产品透明度,降低表外杠杆规模,使理财业务更加规范。

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一些不符合信贷条件的贷款业务,如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通过增加渠道,采用表外理财模式,将贷款转为贷款。后来,资金转移到了空.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托投资”模式下,资金继续在银行和金融系统内流动,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也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理财业务增长将继续放缓,特别是银行间理财业务的快速增长,预计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将大幅放缓。2016年,银行间财务管理占20%,这意味着资金转移已成为空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预计今年这部分财务管理的规模将受到限制。2016年,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增长近4%,预计这部分理财产品的增速今年将明显放缓。未来的理财产品将更多地投资于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其杠杆、投资和期限将更加规范,产品信息将更加透明。据信,未来的理财产品将更多是为个人投资者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第二,实体经济的融资率将提高。理财赚钱的一个主要方式是期限错配,即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较长的非标准资产。2016年,非标准投资占金融产品使用量的17.5%。考虑到银行理财的整体规模增长将会下降,这意味着通过理财获得资金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新的信贷需求可能无法满足,贷款供给的下降可能会推高实体经济的融资利率。

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户“苏宁财富信息”。苏宁金融研究所授权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您积极投稿,并在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中安家。电子邮件地址为zhuanlan@jrj,电话号码为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赵卿: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房地产融资敲响警钟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