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69字,读完约10分钟

没有信心,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经济注定会死亡。扭转这一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产业转型的效率能否超过人口红利下降的速度。

本文作者是学者、财经作家、财经网站专栏作家孙

最近,一家官方媒体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调查了90后青年的就业观念。根据调查结果,大约48%的90后选择不工作,15%的人想自己创业,高达54%的人想做网络主播,网络主播通常被称为网红。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综合其他就业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更一致的趋势。也就是说,90后越来越不愿意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普通白领工作。通过成为像网红这样的致富捷径来积累财富已经成为年轻人最普遍的向往。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看看数据的细节:在选择不工作的人中,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的年轻人分别占总数的37%、29%、18%和7%。上述城市合计占总数的91%以上。也就是说,事实上,那些有信心和雄心选择不工作的人主要是大城市的年轻人。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对于那些生活在小地方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大多数只能选择顺从地工作,他们应该去工作,搬砖头,搬完砖头后在网上发牢骚。大城市的年轻人和其他地区的年轻人在就业前景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线索。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为什么大多数年轻人不想一步一步地工作?归根结底,如今普通工作太无利可图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为57394元,约为每月4782元。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这个数字当然不高,但与应届毕业生实际能拿到的工资相比,4782元其实并不算小。据统计,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平均工资为4793元,而2016年的平均工资降至4765元,2017年进一步降至4014元。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当平均实际工资逐年下降时,大学生自然对就业没有期望,或者他们的期望很低。在所有类型的工作中,it和金融行业的工资最高,it行业平均年薪为122,478元,金融行业平均年薪为117,418元。即使我们从最高水平来看它和金融,平均月薪10,000左右真的能让人过上舒适的生活吗?我不认为有一点常识的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众所周知,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新劳动力流入市场相当于单方面增加劳动力供给,但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据统计,201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756万,2017年至少为795万。另外,那些以前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今年城镇新就业的总人数至少有1100万。可以说,就业市场充满了大学生。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因此,有一种陈词滥调说大学生的工资越来越低,因为每年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增长太快,以至于就业市场无法消化,也无法为求职者提供足够的工作。这个基于简单供求关系的结论可靠吗?事实上,情况并不简单。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有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是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不堪重负;第二,中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劳动力短缺,这使得招聘人员变得不可能。例如,去年春节后,广州的企业需要近19万名员工,比上年增加了2.5万人。然而,招聘通知发出后,员工们仍然不满意。到当年8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合肥、郑州、成都等地先后经历了“民工荒”。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在就业市场上,新增劳动力在不断增加,但企业经常会出现周期性的“用工荒”,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就业市场上一定存在资源错配。劳动力没有进入工作最多的领域,而工作最多的行业没有足够的熟练工人。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最需要的工作是什么?答案是依靠体力和简单技能的农民工。在过去几年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以及低端制造业中,一线生产和建设实际上是由大量农民工完成的。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5年前的不到40%跃升至今年的57%,几乎完全依靠农民工的双手来建造砖瓦。中国生产世界零售产品的三分之一,这实际上是由农民工实现的。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农民工来自哪里?这需要对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和教育背景有一点了解。

大约从2000年开始,初中毕业生成为中国低端农民工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小学招生高峰在1994年至1996年,三年间共招生约7592万人。这群人从2005年到2007年高中毕业,有些人在2002年后初中毕业。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当这个群体高中毕业时,中国的大学总共招收了1601万学生。换句话说,仅在这三类学生中,就有大约5000万初中学历的农民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

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农民工之后,内地高校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也逐年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初中毕业生的数量与以前相比有所下降。这是因为1988年至1990年人口的高生育期已经过去,此后出生率逐渐下降。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这一趋势持续到2013-14年。中国高中毕业生人数每年下降到1000万左右,大学入学率每年超过700万。只有大约300万高中毕业生没有上过大学。加上大约700万初中毕业但没有高中毕业的人,中国有近1000万文化农民工在初中和高中学习一年。根据这一计算,三年内只有3000万后备劳动力,比高峰期至少少了2000万。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换句话说,年轻、强壮的农民工数量正在迅速减少,而不知道自己在过去四年学到了什么的大学生数量却在增加。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有799万高中毕业生和697万大学生,最终只有约100万高中毕业生不会上大学。即使那些初中毕业后就停止学习的人,总人数也只是十年前的不到十分之一。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2014年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正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当这些大学生即将进入职场时,只有极少数的同龄人在进入大学之前出去工作。

这是否等于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当然,我们不能做出如此简单的结论。

虽然大学生的比例似乎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根源近年来并没有根本改变,它仍然是由房地产,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主导,因此,整个就业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性质仍然与以前相差不远。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然而,就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趋势而言,不仅劳动适龄人口(18-64岁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只要有工作就愿意工作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减少,挑剔但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错配”就这样形成了。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本科生期望的薪水比初中毕业生高?这很简单,因为他们个人在教育上的投资成本比初中毕业生要高,包括四年的大学和更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支付更高费用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肯定会期望更高的工资回报。此外,被房地产推高的房租、交通、餐饮、购物等费用也比以前贵了,所以也有一种不得不要求更高工资的心态。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根据一家金融媒体的调查,中国“安全工资”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达到9250元,而即使在成都这样的西部地区,人们获得“安全”的工资也达到5660元。让我们比较一下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你认为他们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安全吗?毕业生渴望更高的工资,这实质上是生活成本提高所带来的加薪需求。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此前,作者在许多文章中提到,中国经济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于资产(房地产等)方面的通胀。),而消费者方面则出现通缩。这导致了企业的低利润率。具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只有6%,所谓的500强企业就更惨了,利润率只有略高于2%。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这一数据来自中国50国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在实际层面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真实数据低于本报告披露的数据。企业没有利润,自然不可能给员工提供高工资,而且对象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根据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正弘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日本企业进入了一个长期利润率低的时代,利润率普遍低于5%。因此,大多数企业采取了保护老员工的政策,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年轻员工和毕业生采取了临时工和短期合同工的就业形式,工资很低,随时有可能终止合同。结果,越来越多的日本80后和90后无法挣钱,不管他们工作有多努力,最终他们成为了辞职的年轻人。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今天,发生在我们邻国身上的事情似乎在中国重演。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这与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困难直接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可以说是日本当年的翻版。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事实上,毕业生的工资数字下降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但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近年来大学生对工资的期望持续下降。这表明,就连他们也意识到中国的大学教育一文不值,他们对就业市场越来越失望。在这种悲观的普遍情绪下,超过48%的95后大学生主动选择不工作是完全合理的。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不愿意找工作的90后会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众所周知,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力高数量低价格的“人口红利”。从1979年到21世纪前10年,中国低端劳动力供给达到最充足状态,劳动力资源没有明显错配。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1%,其中劳动力贡献率为2.3%,资本贡献率为4.4%。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2.3%劳动力的支持,资本增长的下降将非常明显。未来,当中国实体经济缺乏强大的劳动力支持,当90后开始从事一些非生产性职业,如网红和锚,或者只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有就业,资本的增长已经缺乏劳动力作为支撑基础,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面对看似黯淡的未来,我们在期待什么?事实上,目前,劳动力衰退的问题只能通过产业转型来缓解。

也就是说,在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大规模淘汰后,新兴的高智能经济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规模扩散,为就业市场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大学教育必须成为一种与这些工作相关知识相匹配的“准职业教育”,以纠正以往劳动力市场中的“资源错配”现象。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只有当人们尽最大努力时,年轻人才能重拾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年轻人不期望就业、期望越来越差的工资的趋势。

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没有信心,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经济注定会死亡。扭转这一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产业转型的效率能否超过人口红利下降的速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户“鸡冠天下”。作者授权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您积极投稿,并在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中安家。电子邮件地址为zhuanlan@jrj,电话号码为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孙骁骥:不愿就业的95后是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