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空间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资源与地质勘探、事故搜救、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路线计算与标定、海洋水文研究、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和军事等诸多领域。实践表明,空间遥感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遥感卫星系统,航天遥感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航天遥感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遥感卫星系统能力不足,过于依赖国外卫星服务。目前,中国尚未建成高、中、低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互补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国内80%以上的高分辨率遥感应用依赖于国外卫星。二是遥感卫星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滞后,难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商用遥感卫星系统尚未形成基于独立信息源的相对完整的遥感应用系统,数据连续性和保障程度较低,遥感综合应用和定量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卫星遥感应用模型和算法主要基于国外卫星数据,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自主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和遥感数据增值产品与服务的发展。第三,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机构和国家航天法规。相关政策不完善,部门协调和军民协调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卫星遥感元数据数据库和共享分发机制,资源和数据共享严重不足。
目前,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空间遥感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们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空间遥感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首先,卫星商业遥感的发展一直由政府主导。从产业属性来看,卫星遥感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回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政府政策和金融支持是无法发展的。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仍然参与商业遥感公司的卫星开发,并提供预付图像数据等保证。就国家安全而言,政府的绝对控制权和优先使用权是卫星遥感商业化的前提。美国和欧洲通过发射或经营许可的方式严格控制卫星商业遥感的服务范围,以防止先进的遥感技术和产品被敌人利用。二是卫星商业遥感差异化服务不断发展。目前,商用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的差异化服务正在不断发展。不仅可以部署批量生产和发射的微纳光学成像卫星,提供不同于传统商业卫星图像服务的“按需”模式,而且所提供的服务也从静态图像发展到动态视频。第三,私人资本投资的比例大大增加,重点是低成本的小卫星星座。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开始在这个商业遥感领域投资,一些公司正在开发低成本的卫星星座。
随着遥感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成本大大降低,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它可以提供高清视频、数据云服务等新产品,实现从长期按需交付到网上在线快速交付的转变,推动卫星遥感从服务群体用户扩展到个性化定制服务。空间遥感产业市场化、开放化和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将空间遥感产业商业化,效益显著。中国空间遥感产业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Civil/きだよ 0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民间资本开发相关增值产品、运营服务和产业化推广,为商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打开了大门。在强化政府主导、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航天遥感产业市场化发展,实现国家主导建设向国家引导支持、国家出资运营向市场化运营的转变,全面激发航天遥感产业发展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促进航天遥感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07版,2017年5月31日)
标题:激发航天遥感产业发展活力(新知新觉)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