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78字,读完约13分钟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首席全球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娜·菲茨”大资本管理渠道研究员陈

北京时间2017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在6月利率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完全符合市场预期;然而,此次美联储会议的核心焦点是,声明中直接声明“规模缩减将从2017年开始”,这超出了市场预期,即规模缩减将在2017年底宣布,并将在2018年实施。规模的意外缩减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针对美联储6月份的会议和耶伦的讲话,“克里斯蒂娜·菲茨渠道”发表了相关评论,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结论:

1月和6月,美联储完全按照预期加息。主要原因包括三点:首先,5月份的利率讨论纪要和美联储官员最近的鹰派言论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6月份加息的看法高度一致;其次,当前美国经济继续改善,从根本上支持美联储加息;第三,联邦利率期货暗示的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是100%,市场预计美联储在6月份加息几乎已成定局。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2.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月份召开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明确表示,规模缩减将从2017年开始,耶伦表示“资产负债表计划可能会比较快地实施”,规模缩减的过程早于此前市场预期“耶伦将在2017年底宣布规模缩减,2018年开始具体实施。”此外,美联储2017年的收缩将是自2002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收缩周期,这对市场意义重大,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3.尽管美联储自2016年12月以来连续三次加息,但由于“特朗普报价”的逆向过程,2017年的三次加息预期与之前的预期相比并没有改变,欧洲政治也逐渐明朗,它在美元指数上形成了利润空,这也是美元指数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跌的原因。然而,在美联储(Federal Reserve)6月份召开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最大的核心观点是,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耶伦表示,“资产负债表计划可能会相对较快地实施”,资产负债表收缩的进度超出了市场预期,这将支撑美元指数的上涨。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4.央行的公开市场利率并没有跟随美联储的加息,而是走出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方向,这是一个修复omo利率与市场利率“剪刀差”的好机会。中国的“央行”不会动是有争议的!中国央行的“原地踏步”将极大地有利于债券市场,这将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观点,即2017年的债券市场将“先苦后甜”。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央行进入了监管协调的“2.0时代”,支持债券市场“先苦后甜”。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首先,美联储在6月份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这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美联储6月份加息完全符合预期。主要原因包括三点:首先,5月份的利率会议纪要和美联储官员最近的鹰派言论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6月份加息的看法高度一致;其次,当前美国经济继续改善,从根本上支持美联储加息;第三,联邦利率期货暗示的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是100%,市场预计美联储在6月份加息几乎已成定局。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具体而言,美联储6月份会议的最新时间是5月24日公布的5月份会议纪要,其中指出,“对美国经济第一季度暂时下滑的判断仍然成立,再次加息是适当的,甚至许多官员表示,他们将在2017年开始被动地缩减开支”,这反映出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改善有着强烈的信心。与此同时,美联储投票委员会鲍威尔(powell)最近在2017年三次支持加息,后来开始缩小范围;投票委员会哈克认为,美联储在提高利率和缩小规模方面没有落后于形势;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威勒姆宣布,他支持今年三次加息。如果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不排除第四次加息的可能性。美联储官员发表了鹰派言论,并进一步证实了市场对美联储6月加息的预期。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美联储是否加息主要取决于就业和通胀。从美国的就业和通货膨胀数据来看,虽然美国5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但失业率进一步降至4.3%,反映出就业数据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已经充分就业,非农就业数据的疲软对6月份加息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相反,美国现在可能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这可能会增加未来通胀的潜在压力。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此外,尽管自2017年5月以来,美国cpi同比增长1.9%,但低于2%的预期,而此前的值为2.2%,这令市场担心通胀。然而,在6月份,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劳动力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加强。”用于衡量未来12个月通胀率的指标在不久的将来将普遍保持在2%以下,但在中期内将稳定在委员会目标的2%左右。”耶伦称,“通胀率反映了一些一次性的降价因素。”因此,美联储对通胀数据短期下降的看法是,通胀数据可能是一次性因素,未来强劲的就业市场将推动通胀回到美联储的目标水平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总的来说,美国的就业和通胀等经济数据是否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美联储5月份的会议记录和美联储官员最近的鹰派态度,以及期货市场6月份加息的隐含可能性,都反映出市场几乎肯定会在6月份加息。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其次,今年6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fomc)表示,规模缩减显然将在2017年开始!

美联储6月份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声明中明确表示,“委员会目前预计今年将启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项目,因为经济发展总体上符合预期”,并删除了美联储5月份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声明中“政策将维持至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正常化取得平稳进展为止”的表述, 这表明美联储终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它将在2017年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并通过减少到期证券本金的再投资来逐步减少其证券持有量。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先后于2008年11月25日、2010年11月4日和2012年9月14日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资产购买总额约为3.9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它已经大大增加到24%。不断扩大的资产负债表可能包含巨大的危机,这将推高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胀的价格,但不断缩小的资产负债表将直接影响市场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耶伦将在2017年底宣布规模缩减,并在2018年实施。然而,美联储6月份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直接明确表示,规模缩减将从2017年开始,耶伦表示,“资产负债表计划可能会相对较快地实施”,这使得规模缩减过程超出了市场预期。此外,美联储2017年的收缩将是自2002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收缩周期,这对市场意义重大,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收缩的最终上限是3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2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收缩的起始上限是每月100亿美元。总的来说,收缩的规模不会太大。此外,美联储主席耶伦(Federal Reserve)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没有人会对资产负债表政策感到震惊,并希望市场不会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收缩做出太大反应,而这种收缩有点像“看着油漆干了”,应该在幕后悄悄地进行。”这些声明反映出耶伦希望市场不会过度解读美联储的收缩,以及耶伦对收缩持谨慎态度。因此,市场不应该对美联储提前收缩过于悲观。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第三,收缩超出预期,并且“美元指数继续走软,美联储继续加息”不再偏离

3月4日,我们报道了“为什么美元指数不再与耶伦共舞?”(作者:、陈)提出2017年美元指数的三条逻辑线是:一是特朗普政策(包括减税和增税政策)能否按时落地,经济能否真正好转;第二,2017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频率和节奏,重点是增加两次、三次或四次,以及美联储收缩货币政策的时间;第三,欧洲经济趋势和欧洲政治动荡对美元指数的影响。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因此,尽管美联储自2016年12月以来连续三次加息,但由于“特朗普报价”的逆向过程,2017年的三次加息预期与之前的预期相比并没有改善,而欧洲政治也逐渐明朗,这也形成了美元指数的获利空,这也是美元指数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跌的原因。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在美联储(Federal Reserve)6月份召开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最大的核心观点是,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耶伦表示,“资产负债表计划可能会相对较快地实施”,资产负债表收缩的进度超出了市场预期,这将支撑美元指数的上涨。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具体如下:

(1)特朗普政策难以实施,这使得“特朗普报价”的逆向过程出现在美元指数中,与空美元指数一起获利。关于特朗普的政策,自2016年底以来,特朗普提出的“减税+基础设施扩张”的扩张性政策主张,甚至他提出的“美国经济增长率翻番”的主张,都让市场上的“特朗普报价”情绪高涨,美元指数一度触及103.82的历史高点。然而,目前其1万亿基础设施和税制改革政策陷入三方博弈,特朗普政策无法及时实施,后期实施仍有困难,这使得美元指数出现“特朗普报价”的逆向过程,美元指数下跌。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2)欧洲经济走势良好,欧元走强削弱了美元指数,欧洲政治逐渐明朗。美元指数的对冲效应已经逐渐消退,而空美元指数的盈利。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欧洲经济持续进入复苏阶段,欧洲经济持续走强将推动欧元走强。当欧元在美元指数篮子中的比重超过50%时,欧元的强势将“滑”过美元指数而走弱。从数据来看,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从2016年8月的51.7升至2017年5月的57.0。与此同时,欧元区的hicp通胀数据迅速从2016年5月的-0.1升至1.9,反映出欧洲经济状况良好。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2017年初,欧洲政坛风雨飘摇,如法国大选、英国硬英国退出欧盟或软英国退出欧盟、德国大选等。然而,欧洲政治“黑天鹅”事件目前并未发生,欧洲政治逐渐明朗,美元指数的对冲作用逐渐消退,空美元指数获利。(一)法国“特朗普”勒庞被击败,亲欧的马克龙当选,法国英国退出欧盟风险基本降至零,法国大选“顺利登陆”,法国大选政治“黑天鹅事件”没有发生;英国大选尘埃落定,特里萨·梅领导的保守党失去了组建独立内阁的权利。它的硬英国退出欧盟也会增加不确定性,增加软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默克尔被认为是欧洲稳定的支柱。5月14日,她赢得了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这是众所周知的风向标。选举形势非常好,她的连任也逐渐明朗,这将进一步有助于欧洲局势的稳定。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3)目前预计美联储将在2017年三次加息,基本符合此前预期,无法支撑美元指数的上涨。不过,美联储6月份fomc会议最大的核心点是,明确表示“委员会目前预计今年启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项目,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总体上符合预期”,耶伦表示“资产负债表计划可能会相对较快实施”,且减表过程早于市场预期,这将支撑美元指数的上涨。“美元指数继续走软,而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偏差已不复存在。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第四,央行不加息?显著正的债券市场“先苦后甜”

我们认为,自美联储6月加息以来,央行公开市场利率并未进一步上调,这对债券市场大有裨益,并将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观点,即2017年的债券市场将是“先苦后甜”——央行进入“2.0时代”是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支持债券市场“先苦后甜”。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我们认为,央行这次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这可能主要是为了避免给人留下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印象。然而,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方向,现在是修复omo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剪刀差”的好时机。央行这次不会加息是有争议的。具体原因如下: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1)目前存款机构质押式回购的7天利率dr007大致在2.95水平,远高于7天omo利率2.45,加息不会造成金融过度反应;

(2)美联储6月加息是中国人民银行加息的一个好窗口。跟随美联储加息是明智的;

(3)目前,债券市场表现良好。在过去的一个月里,10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下降了近10个基点,债券市场对提高利率有一定的容忍度;

(4)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人民币不再是央行的核心变量,缩小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是关键;

(5)全球央行流动性拐点,结合5月以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央行应确保货币政策的全球同步。

至于债券市场,我们认为2017年的债券市场将是“先苦后甜”,波动缓慢。目前,市场对2017年下半年牛市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看法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略微宽松,而“监管协调2.0”为下半年缓慢的牛市奠定了基石。我们持这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的“二次探底”将为债券市场的改善提供支撑。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从经济数据看,工业增加值数据、pmi数据、进出口数据等。5月份再次好转,反映出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这一逻辑并不成立。

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对债券市场的看法是,“监管协调2.0”为今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的缓慢牛市奠定了基础。目前,债券市场的核心变量不是经济走势,而是政策层面的严格监管政策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流动性。“监管协调2.0”为债券市场提供支持。然而,由于一些投资者对经济预期过于悲观,有修正的可能,央行无法回到2015-2016年明显宽松的时代,债券市场只能是缓慢的牛市。

标题:邓海清: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才是明智之举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