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2字,读完约8分钟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带领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资金利率逐步上升,债券市场得到大幅调整。资金短缺突然成了一个热门词。那么,中国有多少次出现过货币短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法律?

作者:左君毅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带领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资金利率逐步上升,债券市场得到大幅调整。资金短缺突然成了一个热门词。那么,中国有多少次出现过货币短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法律?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次资金短缺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资本利率上升
第一次资金短缺发生在2011年上半年——1月30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飙升至8.62%;6月23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再次飙升至9.04%的高点。
根据7天银行间回购利率的月平均值,2010年下半年,基金利率在1.8%至2.7%的狭窄区间内波动,但到2010年底,基金利率迅速上升,2011年1月飙升至4.9%,然后逐渐回落,2011年6月,基金利率再次升至5.9%左右(见图1)。

2011年货币短缺的背景是,在通货膨胀加剧的背景下,央行采取了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资本利率大幅上升。
具体来说,2010年通货膨胀率上升,与此同时,各地囤积大蒜、生姜等易储藏蔬菜以获取利润;2011年,尽管蔬菜价格开始同比下降,但非食品价格(如服装和住房价格)同比逐渐上升,导致cpi同比继续上升,并在2011年7月达到通胀高点,为6.45%(见图2)。

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逐渐上升,中央银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力度逐渐加大。2010年第三季度,央行没有调整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然而,在第四季度,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2011年第一季度,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利率。第二季度的政策变化与第一季度相同。直到2011年第三季度,央行的紧缩措施才得以放松,只是提高了利率。

不断提高准备金率的影响是,整个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正在下降,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越来越少。
据央行统计,2010年底,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为2.0%,但到2011年6月,超额准备金率降至0.8%,创历史新低(超额准备金率的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6月,为1.6%)。

2011年初,也有意想不到的因素:2011年1月,由于春节,流通中的现金(m0)增加了约1.4万亿元。由于企业和居民会在春节前提取现金并持有钱以备过年,春节前现金的增加对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有负面影响。从那以后,每到春节,流通中的现金都会大量增加,这导致银行资金短缺。央行通常在春节前进行28天的反向回购,以稳定资金波动,但在2011年,作为春节因素,它首次出现在舞台上,当时资金短缺超出了央行的预期。

第二个资金短缺
打击非标准投资引发了资本利率的上升趋势
2013年下半年再次出现资金短缺——6月20日,7天银行间回购利率创下11.62%的历史新高。
根据7天回购利率的月度平均值,2013年上半年7天回购利率在3.0%至3.5%之间波动,但6月份7天回购利率的平均值突然升至6.9%左右,2013年下半年基本保持在3.8%至5.3%之间。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资本利率中心大幅上升(见图3)。

2013年6月资金短缺的原因与国内外两大因素有关。
首先是外部因素——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rnanke)在5月份宣布,美联储将逐步降低债券购买规模,这引起了债券投资者的恐慌,美国债券收益率持续上升,10年期美国债券收益率从5月2日的1.66%持续上升至9月6日的2.94%。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引发的缩减恐慌对中国产生了明显影响。当时,新增外汇占款突然减少。2013年5月前,每月新增外汇约3000亿元。然而,在量化宽松政策从恐慌中退出后,新增外汇占款在5月份迅速下降至1000亿元,在6月份出现100亿元的负增长。直到9月初美国债券收益率见顶,新增外汇才成为唯一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新外汇账户的消失导致国内银行体系资金紧张。

第二,国内因素——当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用自己的资金购买非标准产品,使得m2增速持续高于目标值。2013年,政府设定的m2增速目标值为13%,但自2013年1月以来,m2增速明显高于政府设定的目标值。1月份,信贷供给超过1万亿元,m2增速达到15.9%。从那时到5月,m2的增长率保持在16%左右(见图5)。

这背后的原因是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受到限制,导致这部分融资需求转化为非标准满足,而且这部分融资需求的利率很高。2012年下半年,受利益驱动,银行开始推出大量非标准投资。但是,非标准贷款和标准贷款没有太大的区别,两者都会导致货币衍生,所以m2的增长率会继续上升。

由此可见,6月份的资金短缺是央行为抑制非标准资产而上调资本利率造成的。因为一般来说,央行不能直接控制银行的资产组合,只能通过提高资本利率来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然而,当时新增外汇占款逐渐下降,央行可能低估了银行投资的非标准规模,导致6月份资本价格意外上涨。然而,最终,非标准投资确实得到控制,m2的增长率逐渐下降。

第三个资金短缺
银行系统的去杠杆化引发了资金利率的上升
2016年第四季度,资金短缺开始再次加剧——央行逐渐减少了对银行系统的资本投资,并通过投入更多相对长期的资金来提高整体资本利率水平。从7天回购利率的平均水平来看,从2015年年中到2016年第三季度,7天回购利率继续稳定在2.5%左右;然而,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基金利率逐渐上升,目前约为3.3%(见图6)。

这背后的原因是银行通过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获得债券回报。自2015年年中以来,资本利率水平一直保持稳定,非常适合借入资金进行杠杆化债务配置,因为资本利率波动性很低,杠杆化投资风险有限。在银行不良率不断上升的环境下,银行配置贷款的意愿也很低,因此资本空转移模式逐渐衍生出来,即“银行自营资本-货币资金-同业存单-同业金融管理”或“金融管理-外包投资-高杠杆或高信用风险暴露”。结果,央行开始提高资金利率,并迫使银行系统去杠杆化。

此外,2016年第四季度新增外汇储备的减少和美国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上升,也给当时的资本利率和债券利率带来了压力。特朗普在2016年第四季度上台后,基于他的基础设施和减税政策,市场预测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得到提振,这导致美元和美国债券收益率持续上升,这相应导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逐渐减少。2016年7月和8月,新增外汇约为-2000亿,但第四季度新增外汇约为-2600亿至-3800亿,导致国内资金短缺(见图7)。

一桌看钱荒的启示
总结这三个资金短缺,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原因,意外因素和最终结果。汇总表及相关分析如下:
首先,央行的监管是主导因素,但每项监管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2011年,它是为了抗击通胀,2013年,它是为了打击不规范,而这一轮监管是为了去杠杆化。

第二,意外因素导致资本利率上升:2011年初现金泄漏超出预期,2013年年中和2016年底外汇储备下降超出预期。
最后,由于监管,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下降,导致资本利率上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户“苏宁财富信息”。苏宁金融研究所授权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您积极投稿,并在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中安家。电子邮件地址为zhuanlan@jrj,电话号码为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一文说透钱荒来临的信号与启示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1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