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1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在高层招聘结束后,志愿服务指日可待,媒体提醒候选人不要被虚假的大学所蒙蔽。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135所普通高校名单,并公布了中国“文凭工厂”名单。在河南,中原财经大学、河南科技师范大学等六所“李鬼学校”被曝光。(大河日报,6月13日)
文凭作坊暴露得越多,就越潮湿,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人觉得:“文凭作坊”还能生存。恐怕受骗的人不能假装是窦娥。不要谈论上网,自愿填写你能从书中找到的东西,最后用竹篮打水空,你能不责备你的痴迷和贪婪吗?
每年高考一结束,朋友圈里的“文凭作坊排名”就变得活跃起来。6月11日,在教育部公布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后,381所“文凭工厂”的名单立即公布。这份名单涵盖了中国的2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已成为“文凭作坊”的重灾区,共有151家,占总数的39.6%。上海有29家,山东有25家,江苏有17家,河北有16家,陕西有16家,它们都在文凭工厂的前五名之列。这些“克莱顿大学”要么是皮包公司,要么是“假文凭批发站”,利用招生高峰期进行诈骗。
这些所谓的“大学”把戏实际上并不聪明,大多数只是假冒普通大学或其他普通学校的名字。例如,目前中国只有正规大学,如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没有“中国邮电大学”和“中国民航学院”被列入虚假名单。然而,如果我们真的要调查,难度系数不小。例如,许多假大学网站的服务器位于香港、美国等地。域名注册方便,但教育部门和网络监管部门难以监管。因为在一些欧美国家,个人可以注册“大学”,国际骗子总能找到借口成立一个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指望职能部门封住“文凭工厂”的咽喉显然是不可靠的。
事实上,“文凭工厂”就像一个火花。如果我们必须找出难以灭绝的原因,我们可能离不开两个因素:第一,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升级势不可挡。普通高校痴迷于以疯狂的方式更名,这为“文凭作坊”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生存空间。这导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的意见》提醒我们,要坚决纠正一些高校追求完美的贪婪,严格按照标准批准“学院”更名为“大学”,以改变名称,盲目升级为综合性、多学科发展。毫不奇怪,“文凭作坊”浑水摸鱼。第二,在大学扩张的野蛮道路上,少数三所学费高昂的学院和职业学院与教育教学中的“文凭作坊”没有什么不同,这实际上给公众制造了一种“文凭作坊”也是合法的假象。
非法的“文凭作坊”,监管自然是第一责任人。这就像面对假冒商品,你不能总是指望消费者协会轰炸你。然而,在充实“文凭工厂”的过程中,这显然是导致“只需”和无序大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本/邓海建
标题:究竟是谁养肥了“野鸡大学”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