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6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市场只能选择在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2点等待美联储的利率会议。如果不出意外,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这势必会再次在全球引发新的蝴蝶效应。
如果美联储再加息25个基点,其利率将已经达到1%,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美联储第三次加息。经过连续三次上调后,中美基准利率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基于中国目前1.75%的一年期基准利率水平,中美利差已从1.5%缩小至0.75%,这一差距的缩小已在半年内完成。中美利差的缩小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基金的躁动。最重要的是,在美元走强的现实下,这种利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自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2%,这还不到半年。按照这种趋势,今年贬值4%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抑制资本外流?
那么,中国会跟随美国加息吗?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加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本外流的冲动,但会增加国内实体经济的金融成本,影响国内实体经济的复苏。5月份刚刚发布的宏观数据喜忧参半。工业增速与上月持平,投资增速略有下降,房地产开发增速放缓,居民消费价格适度上涨。所有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会跟随美国放水吗?不太可能。美国的加息是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的,是根据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来决定的。中国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慎重的选择。
进退两难之下,我该怎么办?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短期和中期货币手段的使用,如中期贷款和短期反向回购,以及灵活调整市场流动性。这不仅是对6月底银行资本审查的对冲,也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早期回应,以稳定市场情绪。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种对市场的安抚实际上是需要成本的,适度提高市场投资收益率水平对各方都有利。例如,6月份,最新的最低贷款利率为3.2%,而今年1月,利率为3.1%。很难说在美联储加息后,最低运作利率是否会再次上升。虽然利率水平的提高对实体经济有不利影响,但对参与的金融机构相对有利。即使利差相对不变,总量也会增加,也会对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产生传导效应。
当然,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和全球流动性收缩,我们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复杂的考验。什么样的“适度弹性”是合适的,以及如何在货币政策上落在后面是很大的智慧。此外,如何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全社会在资本市场聚集的流动性,减少利率因素对银行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应提上日程。需要注意的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不是简单的ipo扩张,也不是简单的通过发行新股融资来降低企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这实际上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后的一件好事。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强调社会资金的独立分配,以实现资本效率的最大化。除了在一级市场发行新股,它也是二级市场的价值发现。这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巨大的获利效应,这应该是关键点。只有具有盈利效应,社会资金才能有意识地、持续地进入资本市场,整个资本市场才能有更多的水在这个大池子里,ipo才能顺利进行。a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本末倒置。这是对“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片面和有限的理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承担起服务实体经济的重任显然是不现实的。
标题:美联储加息后如何选择?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