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3字,读完约3分钟
23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20家中央企业的审计结果,其中18家采用了虚假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和调整报表。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和利润的0.8%和1.7%。
中央企业作为全民的资产,一直受到严格的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和舆论监督都在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尽管如此,中央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这次审计的20家中央企业中,有18家收入虚高,这是相当高的。这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为什么这么多中央企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专家尖锐地指出,虚高的收入与企业考核目标的完成密切相关,企业考核目标的完成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收入以及管理层的收入和职位。也就是说,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层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弊,也造成了国有资产在盈利的同时流失。
公众最关心的是如何纠正已经检查过的问题。在这方面,一方面,作者查阅了审计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20家中央企业增收节支6.9亿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51项,处理309人。我们部门提出的所有审计建议都被采纳了...
另一方面,我在官方网站上查阅了一些被审计的中央企业。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审计问题逐一披露整改结果。应该说,审计效果是明显的,中央企业的整改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作为中央企业的投资者,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整改结果,因为他们大多是非金融专业人士,甚至金融专业人士也可能不了解这些中央企业公布的整改信息。
例如,在收入膨胀后,中央企业高管不仅增加收入,他们的职位也可能上升;普通员工的收入也会因此而增加。按说,这次整顿应该让这些中央企业的员工“吐出”更多收入的钱,但他们从相关信息中看不到。另一个例子是,由于收入膨胀而被提升的中央企业经理的职位是否已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一点尚不清楚。
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央企业的员工“吐出”了他们通过虚增收入获得的所有额外收入,包括“6.9亿元”,但他们并没有在相关信息中单独列出。也许在一些人眼里,“处理309人”应该包括那些通过粉饰业绩得到提升的人,但这只是猜测,并不等于实际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中央企业的整顿需要一个“清账”,既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也有助于警示其他国有企业。所谓“清账”是指审计问题。不仅要披露责任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岗位),还要披露处理结果(包括处罚、退款、岗位调整等信息),让公众能够了解。
目前,中央企业的公开整改结果更像是一种“技术整改”,如“2016年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加强了合并数据与企业数据的核对”等。这种“技术整顿”显然是必要的,但它更像是一个临时的解决办法,而公众希望这将是一个全面和深入的整顿,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虚增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收入虚增的关键在于完善考核体系,因为中央企业收入虚增的目的是完成企业考核目标。只有通过改进评估系统,使欺诈难以得逞,才能消除收入虚高的想法。此外,要完善中央企业内部监督,包括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和员工监督。
此外,本次审计的20家中央企业中,有18家存在虚增收入,这意味着“虚增收入”的“病症”在中央企业中可能更为普遍,提醒有关方面加强对中央企业的监管,重点监控是否存在虚增收入。因为这种“病”危害公共和私人,它是另一种腐败,是中央企业投资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症状之一。
标题:冯海宁:央企整改需要“明白账”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