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6日,“复兴”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双向正式启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高铁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仰视到模仿、从创新到赶超的过程;它经历了从发展初期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再到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可以说,中国高铁已经成为海外中国制造的最亮的“名片”。
不用说,“中国制造”曾经面临这样的尴尬:它自称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工厂和制造国,但却背负着尖端领域的制造缺陷。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购买和组装的,甚至核心组件也不得不依赖其他人的技术。
如今,中国高铁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形成了中国自主的技术体系,为“中国制造”翻开了新的篇章。可以说,“复兴”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制造和升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典范,并为中国制造业翻开了新的篇章。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出海”迎来了提速的时刻,加速了“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的步伐。
首先,中国高铁为中国制造业的突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格力电器(000651)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曾经说过:“为什么世界可以看不起中国制造?这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有发言权,你可以用技术改变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你创造的,这是一种制造。”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复兴”不是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中国高铁企业通过努力创造的自主创新,推动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这正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最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
第二,加快“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由于高铁建设涉及国家关系、政治、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每一个外国高铁项目都是通过几轮竞争和多方博弈赢得的。特别是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和垄断了全球高铁技术标准体系,这无疑增加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难度和成本。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中国标准动车组,建成了系统完整、结构合理、先进科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大大增强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可以预见,中国将通过“复兴”的推广使用,积极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融入国际市场,进而引导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
有理由相信,“复兴”不仅开启了中国高铁的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制造”的新时代!正如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所说,“复兴”的命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和设备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过程,深刻地支撑着中国铁路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期待。
标题:许岩:中国标准助力中国高铁“出海”提速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