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6字,读完约3分钟
加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的好处并没有让a股兴奋多少。即使市场在疲软的市场中反弹,在不可持续的资本背景下,它也大多是短暂的。缺乏盈利效应的股市就像绞肉机,不断地摧毁投资者的信心。
此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的减持规定,意在遏制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疯狂套现,从而堵住a股的出血点,让濒临股市崩盘的市场从跌入深渊的边缘重新站起来。但是现实是什么呢?
分众传媒(002027,股份咨询)和寇子觉(603589,股份咨询)宣布,其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计划在半年内减持全部股份,减持金额达到12.38亿股和4093万股。减持的方式是“组合装箱”,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和集中竞价三项措施合二为一。两家公司都将协议转让视为减持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国证监会5月26日发布的新的减持规定,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股份不得超过2%,但约定转让的数量和比例没有明确规定。
有人认为,上市公司股东在短时间内减持,甚至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清仓减持,成为新的减持规定中的一个新漏洞,甚至可能成为一些急于套现的上市公司股东的主要渠道。
另一种观点是,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就不应该对股东减持有太多的限制,而新规定的目的是推迟减持的步伐,而不是完全禁止减持。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是合理的,阻塞和疏浚的规模也考虑了管理的智慧。但是,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限制大股东减持并不能治标,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投融资的平衡。单纯强调融资功能而忽视投资功能,会使市场失去活力,供求失衡的市场势必成为一潭死水,甚至崩溃。
为什么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冲动不能停止?这是因为它持有大量超廉价的芯片。原股1元钱乙以22倍的市盈率发行。上市首日之后,44%的涨幅叠加了几个甚至10个每日涨停板,然后通过高交付转换成一个大的股本,然后很难通过私募融资。一至三年后,该公司减持并退出。结果,a股市场变成了一台“提款机”,成了数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大规模生产的财富制造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Ipo已经成为利益集团获取巨额利润的借口,巨大的抽血效应已经淹没了市场。在股市剧烈分化的背后,ipo的利润链与伤痕累累的中小投资者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限制大股东持股的减少可以限制一次。为实现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应从ipo源头降低大股东的超高持股比例,改变不合理的IPO定价机制,完善二级市场减持与业绩和分红挂钩等制度安排,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IPO节奏,引入增量资金改变股票博弈格局。
标题:清仓式减持为何总是刹不住车?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