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53字,读完约21分钟
2007-2017年1月金融机构票据融资情况
在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贷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金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金的使用逐渐减少,货币电子化趋势明显。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将成为可能,这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晓小河张文
中国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业务现状
1.中国流动资金贷款发展历程
(1)流动资金贷款的定义
流动资金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满足借款人季节性或临时性物资采购或其他合理持续使用资金的需求,以约定的可预见经营收入、相应商品销售收入、未来综合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作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营运资金贷款具有贷款期限短、手续简单、流动性强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信贷业务。
(2)流动资金贷款的适用范围
营运资金贷款主要为生产经营正常、增长良好、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无不良信用记录、信用评级较高的客户提供短期融资需求,由商业银行按照“安全、流动性、盈利”的经营原则发放。
(3)流动资金贷款的发展历程
1983年以来,企业流动资金由国家拨款转为银行统一管理,企业流动资金定额或计划的核定方法有所改进。根据平均提前销售收入资本率(或销售成本资本率),银行批准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并根据销售计划每年调整一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银行不再统一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独立业务,是一项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周转或临时资金需求的中短期信贷业务。
(4)营运资金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境内外货币信贷资产负债表》统计数据分析,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从2007年初的9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1月底的近28万亿元,10年间增加了3倍以上。短期贷款的快速增长不仅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提供资金和信贷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各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的主要产品。
根据近十年的数据,短期贷款平均占非金融公司和其他部门贷款的40.24%。其中,2009-2011年的比例不到40%,尤其是2010年,近十年来一直徘徊在35%左右的低谷,然后逐渐上升。自2015年8月以来,这一比例逐月下降,低于40%的分水岭。截至2017年1月,这一比例已降至36.76%,中长期贷款比例有所回升。短期贷款被其他业务品种所取代,正在悄悄地改变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
2.中国票据业务的发展
(1)票据业务的定义
票据是反映债权和债务之间一定关系的可流通证券,代表一定金额的货币债权,如汇票、本票、支票、提单、存单、股票、债券等。票据业务一般是指持票人或收款人可以在票据规定的期限内无条件地从出票人或指定的付款人处提取一定金额,并且持票人拥有一定权力,票据可以根据票据的约定关系再次流通和转让的行为。
(2)票据业务的行为特征
票据业务有两种:单一业务和批量业务。单票行为是票据当事人以支付票据债务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参与承兑、保证和银行间保证付款六种。批量票据行为是指以生成、变更或消除批量票据的权利和义务为目的的法律行为,主要指再贴现、再贴现、买入和赎回、票据衍生等。票据行为一般具有必要性、文学性、非因果性、独立性和关联性等商业特征。
(3)票据业务种类日益丰富
随着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资本的成本效益和对经济资本的占用,票据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负债表、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规模、增加资本收益的重要渠道。票据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和完善,从最初的商业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单贴现,到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和电子票据,再到办理批量再贴现、再贴现买入和赎回、票据资产管理计划、票据理财产品等。
(4)票据业务规模日益扩大
在过去的十年里,票据业务也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资产负债表数据,各类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规模从2007年初的1.8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1月底的5.03万亿元,增幅为2.8倍。然而,工、农、中、建、通五大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五大银行的票据贴现余额从2008年底的0.84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底的1.36万亿元,8年间仅增长1.62倍,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较快,分流了五大银行票据市场的传统份额。
流动性贷款票据的现实意义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灵活性
(1)有利于提高支付的灵活性
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支付货款时,可以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背书和票据转让等方式,在交易过程中转移债权债务。如果必须使用现金,银行信贷资金也可以通过票据贴现获得。因此,与流动资金贷款的现金支付方式相比,票据业务的选择相对灵活。
(2)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
企业用票据代替流动资金贷款,相当于在会计科目中用应付票据代替现金。由于应付票据的支付期限最长可达6个月至1年,而且商业票据的发行成本极低,如果无法获得背书或转让的票据,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节省财务费用。
(3)有利于提高资本周转率
用票据代替现金参与商品的购销,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经营或占用企业自有资金,还能使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利于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流动性是指企业在正常业务周转过程中所有流动资产的货币表现,包括现金、存货(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收账款、有价证券、预付款等会计科目所收取的金额之和。
流动性贷款流通后,许多以货币资金形式占用的流动性可以以虚拟流通的形式存在。在票据的保管和流通中,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可以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可以进行价格交易,可以通过贴现的方式提前获得银行信贷资金。
2.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可以节省对经济资本的占用
发行商业汇票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或有负债。营运资金票据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需求,还可以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扩大银行的信贷总量。同时,由于商业汇票的发行只需要提供银行信用担保,银行不需要投入营运资金,只有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才被视为占用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信贷业务。因此,营运资金清单不仅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有效节约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占用,提高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本的机会成本。
3.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流动性贷款票据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发行的货币总量
营运资金贷款和票据业务有相似的客户群、业务范围和用途,特别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在紧缩的货币信贷政策下,它们之间的依赖性和替代性很强。发行商业票据可以作为企业信用额度的一部分,作为或有负债,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周转,替代企业自有资本和流动资金的贷款需求,有效节约企业资金的使用,从而在社会资本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减少全社会发行的货币总量。
4.从外部监管的角度来看,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可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流动资金贷款要求在企业申请和贷款审批过程中明确资金用途。但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产品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周转,对具体用途没有严格的要求。然而,中国目前的比尔·劳规定,票据业务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在票据发行和贴现时,必须提供一份一份的交易合同。这已经在流程设计中考虑了风险预控,使得票据业务比实体经济生产经营资金周转中的流动资金贷款更为现实、更易于审查和识别。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查不仅可以抑制业务的盲目扩张,减少贷款欺诈和过度放贷的发生,还可以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有利于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巩固。
5.从财务理论上看,流动资金贷款与票据业务的相似性和可替代性
(1)顾客对象的相似性
商业银行在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时,主要选择生产经营正常、客户信用良好、还款意愿强的客户,这与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的基本客户基础是一致的。商业银行在办理银团贷款、联合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时,类似于单独选择客户进行票据业务,如回购、买入和赎回、票据资产管理计划、票据融资等。然而,票据交换的出现扩大了票据业务的市场参与者。
(2)产品使用的便利性
当客户使用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时,他们可以暂时将流动资金贷款作为企业的现金,只要符合申请目的,且销售金额能够满足银行的退货要求。在贷款期间,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保持不变。如果客户的资金已经用于生产经营目的,银行贷款可以提前偿还。票据发行后,可以灵活背书转让,改变债权债务关系,也可以贴现获得现金参与支付流通。
(3)业务流程的简单性
客户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时,不仅要提供客户基本信息,还要突出资金使用、还款来源和风险防范措施。客户申请票据业务时,除了基本信息外,还需要真实的交易背景、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发行承兑汇票时,他们将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与流动资金贷款相比,客户为票据业务提供的客户信息相对简单,尤其是银行对贴现业务的要求和流程更加方便。
(4)产品术语的替代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在一年以内,具体期限相当灵活;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在1-3年,这是由客户的实际需求决定的。《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商业汇票的最长支付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将电子商业汇票的最长支付期限延长至1年,使得票据业务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条款上可以替代。随着中期票据业务的研究和发展,根据客户未来资金的实际需求,票据业务的期限有可能与营运资金贷款的期限一致。
(5)风险防范措施
流动资金贷款和签发承兑汇票将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并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核实信用额度。在办理具体业务时,根据客户的不同信用等级,可以通过信用、担保、抵押等方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承兑汇票可以通过免费存款、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和全额保证金的方式发行。票据贴现时,将区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要求客户提供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低风险业务一般会简化办理程序。
基于票据的流动资金贷款设计
1.流动性贷款票据是电子货币的必然趋势
根据atmia 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2009年至2013年全球货币流通的年均增长率为8.9%。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现金的消费习惯也在改变,以银行卡为媒介的电子货币悄然兴起。
在过去的4到5年里,从银行卡、网上银行、非接触式终端到最近热起来的移动支付工具,非现金支付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渠道,许多现金支付方式正逐步被电子货币所取代。在电子商务中,银行是连接制造商、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能否有效实现电子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
企业以自身信用换取银行发行的电子票据,并以银行信用或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作为承诺,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和支付结算。与流动资金贷款相比,电子票据具有电子货币交易简单、安全、方便的特点,并具有流动资金贷款所不具备的低成本和可追索的优势。它们可以部分替代流动资金贷款,在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流动性贷款票据的可行性分析
(1)过去十年,商业票据的发行数量和贴现业务量持续增长
从2005年到2015年,各商业银行发行的商业票据累计金额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4.45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4万亿元,十年增长4.03倍,年均增长18%。各商业银行累计贴现业务量也呈现整体增长趋势,累计贴现业务量从2005年的6.75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2.1万亿元。尽管年增长率有所波动,但过去10年的年平均累计贴现业务增长率仍高达33.05%。
(2)商业票据交易逐渐电子化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中央银行电子票据系统的推广,商业票据交易逐渐开始电子化。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9年至2015年,电子商业汇票交易数量增长284%,交易金额增长352.1%,其中电子商业汇票承兑数量增长113%,电子商业汇票承兑金额增长280.2%。2016年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务票据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放宽了电子商务票据的业务范围,加快了电子票据的发展步伐。
(3)近年来,电子商业汇票的参与越来越活跃
自2013年以来,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保持相对稳定,占企业短期融资的近30%。截至2016年底,各类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9万亿元,同比下降13.3%;贴现余额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折扣业务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这表明电子商务客票的折扣增长迅速。
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电子商业汇票的市场参与日益活跃。截至2015年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有396个参与者,比上年末增加23个;2016年,增加了30个,达到426个。截至2016年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共发行230.47万张,金额8.34万亿元,分别增长71.89%和48.96%。
(4)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为流动性票据创造了条件
近十年来,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票据系统的加速发展,票据交易变得更加安全和方便。2016年12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作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具有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将极大地提高票据市场的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发票据市场的活力,为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流动性贷款票据的路径探讨
(1)增加商业票据的发行,以替代客户的短期融资需求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购买原材料、购买商品等实际经营活动发生短期资金缺口时,可以通过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开具商业汇票或用于支付结算,以替代短期流动性贷款需求,减少商品流通中的现金使用。商业汇票的承兑成本远低于流动资金贷款的利息费用,因此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财务费用,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2)加快商业票据的贴现率,满足客户的现金使用需求
在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中,如工资支出、人工成本、小额零星采购等,使用商业汇票确实不方便时。,收到的商业票据可以在商业银行贴现,以确保企业必要的现金使用。商业银行在签发票据前对签有自己票据的客户进行了调查和检查,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有了更好的了解。贴现程序相对简单,风险点可以更及时地被发现和掌握。因此,自签票据的贴现应放在贴现的首位。对于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承兑汇票,在真实的交易背景下,风险点主要基于承兑银行或承兑企业的信用,通过对承兑商业银行或承兑企业给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来控制。
(3)推动商业银行转岗,盘活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后,计算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额。当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过快,信贷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的限制时,首先考虑的是转移票据贴现业务,腾出信贷空.票据贴现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统筹规划自身的信贷总量、信贷增长率、利润等指标,将有限的信贷规模应用于需要拓展发展的行业或客户,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因此,商业银行将通过票据贴现业务积极调整票据贴现余额,从而达到调整信贷总量、提高资金综合收益的目的。
(4)利用票据市场的贴现率扩大贷款利率的市场运作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包括: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对票据贴现率的控制,改变以再贴现利率为基础确定贴现率的方式,再贴现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第三,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没有上限。在具体操作中,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一般以央行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为基础。目前,流动资金贷款浮动利率的下限一般控制在10%以内,上限一般控制在一次以内。根据客户的风险状况和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商业银行和客户将自行达成一致。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一般是商业银行总行发布的贴现指导价。各分行根据总行指导价与客户商定具体的折扣率。对于不同的票据属性,如期限、承兑银行和金额,不同的贴现率会有所不同。总行在确定贴现指导利率时,主要是根据当期资本成本来确定。如果资本成本高,相应的贴现率就会高,如果资本成本低,贴现率就会低。
票据市场的贴现率由市场资金的短缺决定,而流动资金贷款的利率则由银行和客户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中心轴协商确定。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贷款业务相比,票据市场的贴现率更加市场化,利率变化更加频繁。流动资金票据贷款在信贷领域更能直接反映金融市场的资本价格,更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
4.流动性贷款票据的阶段性目标
考虑到中国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习惯和支付结算方式,它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和固化的状态。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可细分为五个子目标逐步实现:第一阶段,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替代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第二阶段,提高商业承兑汇票替代银行承兑汇票的比例;第三阶段是提高电子商业汇票的比重;第四阶段,提高票据业务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第五阶段是提高行业票据在行业融资中的比重。开出流动资金贷款的账单是一个长期目标。通过分步实施,借助货币电子化和票据市场化的进程,票据的支付功能、融资功能和投资交易功能将整合为一体,最终取代短期贷款,成为企业营运资金的一部分。
支持流动资金贷款票据的支持政策
1.加强舆论宣传,培养顾客行为习惯
与使用现金相比,快速发展的无现金支付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消费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支付工具的创新,新闻媒体和舆论的大力宣传,以及消费者使用方便后的口碑。基于从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现金的使用将逐渐减少,电子货币将成为支付的主流。基于电子货币支付的社会经济模式不仅为流动性贷款提供了重要的支付环境,也改变了客户使用大量现金的消费习惯,在商业银行信贷领域部分用电子票据取代了流动性贷款。
2.加强货币政策调控,降低货币信贷规模
中国是现金消费大国,社会现金流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至2014年流通货币m0数据分析,国内流通货币年均增长约11%,五年间流通货币总量增长约69%。巨大的现金流通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大力推进电子商业汇票等表外业务,减少社会使用的现金量,部分实现了减少货币发行量的目的,避免了因信贷过度增长导致的货币发行过度和滥发。
3.完善票据交换功能,支持票据服务实体经济
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一家股份制公司,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安全、高效的票据电子交易平台。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业务量迅速增长。作为未来票据市场交易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中心,交易所应积极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推动票据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丰富和提升票据市场功能,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必要在票据市场中发挥引导作用,避免交易所成为票据业务和资本交易的市场,防止资金脱离实际。鼓励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科技强国第二产业发展。对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先进设备制造、基础化工原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医药制造、轻工、电子信息和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实行优惠政策。一、鼓励用低成本票据业务替代高成本股票流动性贷款,努力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
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票据风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票据变更后,会影响票据关系中某些当事人的利益,从而造成票据风险。电子票据是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发行、接受和贴现的,这正好堵塞了伪造和篡改纸质票据的漏洞。然而,电子货币的防伪只能通过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加密或认证系统来实现。
电子票据必须依靠票据信息平台来开展业务,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漏洞可能会受到计算机黑客的攻击。电子票据有时使用第三方平台,其可信度也会影响电子票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营运资金贷款主要依靠商业银行内部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外部网络中设置了严格的防火墙和隔离措施,安全性相对可靠。开展流动资金贷款票据业务,必须解决电子货币的技术防伪问题,加强票据数据库建设,提高票据信息平台的信用,维护票据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票据信息和票据交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肖小河为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张文为江西财经大学九阴票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标题: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是信贷业务新方向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