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6字,读完约8分钟

英美烟草的人工智能之战已经升级,而物联网(Aiji,净值,信息)才是真正的后半段

英美烟草的人工智能争议日益升温,三家公司之间的战略平衡似乎正在逐渐倾斜。在百度大脑负责人吴恩达和百度五人车负责人王锦辞职后,腾讯迎来了人工智能科学家张彤。阿里在深圳召开云起会议深圳峰会,介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和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在三家英美烟草公司中,前者过于激进,而后者则犹豫不决,而阿里似乎有条不紊,总是在技术和实用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中行走。然而,蝙蝠的人工智能之战已经升级,而物联网才是真正的下半年。正如阿里巴巴云总裁胡小明在云起会议上提到的,“万物智能”的概念相当令人兴奋,因为与许多不切实际的冠冕堂皇的概念不同,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和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显然更值得关注。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万物智能”的真正含义恰恰是“实用主义”

“万物智能”的真正含义是“实用主义”的原因是,在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能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作为单一的孤立的身份而存在。但是这些孤立的物体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正如物联网之父凯文·艾希顿(Kevin Eichton)曾经说过的那样:我没说那些智能酒瓶、智能比基尼和智能水杯都是渣滓!这位老教授在1999年提出了“全球商品和信息实时共享”的理念,在他看来,物联网的真正意义在于高效的大数据,而不是这些玩物。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万物皆智能”的理念与物联网完全一样。早在去年,阿里的王健博士就在《在线》一书中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手段,计算已经成为一种公共服务。这三者裂变的结果是新经济的出现(Aiji,净值,信息)。我称之为计算经济,这是当今时代的经济...无论是欧洲的工业4.0和数字经济,还是美国的各种经济和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物联网正在逐渐影响生产、制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苗伟今年3月提到的一句话,如果以发达国家的工业标准来衡量,中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达到2.0。因此,在推进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弥补2.0类,推进3.0,向4.0发展。互联网甚至物联网只是缩短连接链接的最有效手段。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不仅在工业层面,而且在公共领域。在医疗、教育和交通领域,物联网带来的变化将是翻天覆地的。物联网背后的大数据主要来自各种传感器和网络系统。源数据输入来自实时智能手机、汽车、无线基站、建筑物、路线等。,并传输正在使用的位置、时间和服务项目等信息。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在这些信息被像阿里巴巴云这样的云服务接受后,它还将被公共领域的用户用来通过数据改变现实。因此,无论阿里巴巴云网进入医疗和制造领域,还是推出机器学习平台pai2.0,其目标都是使人工智能这一复杂而前沿的科学更加普及,并为“万物智能”提供基础设施和智能引擎。正是为了给制造企业,甚至是学校、医院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智能服务。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通过网络汽车看到物联网的真实未来

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公司Redtone iot此前发布了《2016物联网智能城市报告》。该报告提到了“物联网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两个趋势是:

1.智能城市和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物联网技术的重点项目;

2.目前,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大数据,而不是物理对象。

数据来自德马兹兰·阿巴斯的物联网报告

自主汽车之所以成为物联网技术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原因在于,不仅是制造企业,人类的出行需求以及出行需求背后的衍生需求都与汽车联系在一起,而这些需求背后的数据又与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甚至各种消费、生活和出行数据紧密相连。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数据来自德马兹兰·阿巴斯的物联网报告

这就引出了第二篇文章的核心原因,为什么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大数据,而不是物理对象——据统计,全球数据流在2009年达到800000pb,预计在2020年达到35zb,包括家庭数据、公共数据、个人数据和商业数据,但目前80%的数据还没有很好地整合和结构化。物联网的关键在于数据的点对点分类和逻辑关联。数据背后的分析可以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确切地说,物联网的功效和功能在汽车上尤其明显。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今年年初,ibm发布了第一份汽车行业报告《2025年汽车展望:无边界的大商业》,调查了175名高管,包括来自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高管。该报告提出了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三大颠覆性因素:日益精明的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移动模式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这份新报告分析了全球16000多名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的看法,特别是他们在未来十年中想要如何使用汽车。随着消费者和汽车之间关系的变化,“驾驶”的含义不再仅仅是“驾驶车辆”。在未来,汽车可以知道谁是乘客,为他们做决定,甚至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消费者渴望汽车成为物联网中的另一个智能设备,尽管它是一个重达数吨的“大家伙”。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ibm的报告只是一个预测,那么阿里巴巴云总裁胡小明在云起会议上的声明已经成为现实——他说,2017年将有70万辆搭载yunosauto的互联网汽车投放市场。此外,自去年8月正式上市以来,7个月内已有超过117亿个网络汽车跟踪点,由这些路线和轨迹绘制的中国地图越来越精确。与此同时,路上的网络汽车不断收集pm2.5数据和路况数据。"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这些数据是可怕的,因为当数据在线并且服务连接时,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经过数据沉淀和分析,还可以用来改善用户的驾驶习惯,补充道路数据,帮助改善产品功能等。即使这类数据与相关部门合作,也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它将在智能交通、城市规划甚至用户衍生需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物联网依赖大数据,需要系统地连接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很重要,但也需要系统的连接。所谓的系统连接的很大一部分在于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级别统一协议。

因为物联网生态系统发展的真正障碍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系统的互操作性,实现互操作性的关键是实现标准化,尤其是协议的标准化。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协议,不同的终端才能相互发现、连接和交谈。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各种终端之间的无缝连接,大量相互竞争的不同协议对消费者没有好处。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目前,我们看到的问题完全一样。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小米等一系列企业在物联网概念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看到更多的企业只是在终端上花了很多钱,而终端只是最不可控的环节。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是安卓诞生的前夕。你不断生产基于你自己系统的各种智能手机,但这些手机使用的是你自己的封闭操作系统,与安卓无关,最终会陷入在生态压力下闭门造车的两难境地。诺基亚在这一点上死了。如今,沉迷于物联网硬件的制造商可能会面临这个问题。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因此,你会看到有不同模式和想法的企业有不同的行为。马云不久前宣布启动“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其中一个很好的思路是在机器学习、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和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这种突破恰恰是真正潜在规则的突破。就像谷歌当年推出安卓,高通当年收购小龙一样,这将影响未来的游戏规则。事实上,在云计算领域,阿里巴巴云自主开发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天妃系统服务于全球,可为全球70多万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在物联网领域,阿里推出的yunos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操作系统,并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汽车和物联网领域。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物联网产业链的参与者可以从四个方向定位自己,以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但是真正为这四个参与者搭建平台的人可能是最有生态能力的人。

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巨头们需要长期投资才能真正将物联网建设成一套规则和实践。英美烟草对人工智能的争夺已经升级,而万物之网可能是真正的后半部分。

标题:人工智能进入“下半场” 万物互联才是BAT的终极目标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