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5字,读完约5分钟

在讨论电子商务立法时,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利始终是第一位的。当然,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护企业利益必须适当平衡。企业的每一项法律要求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合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销售价格上,由消费者承担。目前,守法企业遇到的麻烦是电子商务对权利的滥用越来越严重。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要规范各种违法行为,必须理顺和细化法律关系。目前,权利滥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滥用平台服务。随着打假力度的加大,打击侵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令人震惊。现在,100%的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已经大大减少,而且其中许多都混有真假产品。换句话说,当消费者抱怨卖家出售假冒商品时,监管机构或平台很难捕捉到出售假冒商品的证据。此外,在刑事案件中,由于法律要求警方获取证据,因此获取这些行为的证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可能是阿里巴巴和其他电子商务公司称他们已经向执法机构移交了大量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事实上,很少有案件最终被判处刑罚。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经过进一步分析,现行法律仍没有明确具体的依据来打击这类行为。想象一下,如果有出售假冒商品用于商业地产出租等违法行为,如果没有协议,是否可以以出售假冒商品为由直接终止合同?承租人能否因商誉受损或其他侵权行为而被起诉?到目前为止,提交人没有检索到类似的案例。由于缺乏法律依据,电子商务公司只能使用合同中约定的法律武器起诉卖方损害商誉。对于法律能力较弱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如果要起诉卖家,他们将面临原则性的法律依据是否足以说服法院的问题。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第二类是滥用惩罚性赔偿法律和平台惩戒规则,即以“专业造假者”和“专业不良评论者”为典型,利用法律的惩罚性赔偿条款或电子商务平台的惩罚性措施,以营利为目的敲诈商家。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第三类是滥用知识产权,即把牛仔裤网上商店常用的“漏洞”等词注册为商标,然后以商标侵权的名义向销售者投诉,或者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因为没有进行实质性审查。获得专利证书后,专利侵权投诉面临实际操作困难:因为它们表面上都有合法的知识产权证书,如果不处理,就会违反现行法律,可能导致平台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处理不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商品遭遇制裁,比如被下架和删除。商人抱怨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在此类事件发生后,很少有受损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补救措施,选择赔钱和解更为常见。由于电子商务数量巨大,在网上商店搜索比在实体店搜索更方便。这些人有可观的利润,这将刺激他们把这作为赚钱的捷径。即使少数受害企业选择通过商标和专利无效等救济程序,程序也相当长。最早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商标和专利的行政程序,然后才能诉诸法律程序。程序完成后,业务可能无法继续。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第四类是其他权利滥用,例如,忽视知识产权的私有财产,不主动采取权利保护措施,如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侵权行为进行投诉,而是对媒体施加压力,指责电子商务公司销售假货或通过政治和外交渠道,或者明知有电子邮件或网上投诉程序,却故意用大量打印的纸质文件进行投诉,但电子商务公司需要手动扫描和转换这些链接,并将其输入系统,这消耗了人力成本且效率低下。如果一些不熟悉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这样抱怨,一些代理企业就被怀疑恶意增加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目的是试图起诉平台没有及时删除它以获得赔偿。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中国的消费者保护法引入了冷却期(无理由退货七天)制度。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电子商务在立法层面略优于传统商务。在假货泛滥和舆论压力的严峻形势下,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学习通过合同和网络法规来约束商家,并借助公共机关采取诉讼手段打击假货,引导销售企业合法经营。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那么,面对日益严重的权利滥用,什么样的制度建设可以作为对电子商务立法的回应呢?经过思考,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粗浅的建议:(1)允许采取技术措施加以防范和限制,具体做法由企业自行操作,立法层面只要求企业提前公布规则;至于具体措施是否适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加以平衡:行政执法监督或法院起诉对方后的司法审查。当然,平台不能忘记网络不是一个法外场所,有必要设立民事赔偿来限制那些滥用平台地位的人。

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有人可能会问,刚刚颁布的《民法通则》有关于权利滥用的规定,那么为什么电子商务立法要有单独的规定呢?笔者认为,民法的一般规定是一般规定,具体措施是电子商务领域的特别法所要求的。原因有三:第一,电子商务权利的滥用比传统商务更加集中,并具有网络特定的放大效应。线下滥用权利往往仅限于个人或特定的区域群体,但网上滥用很普遍,影响更大;第二,调查和收集与电子商务滥用权利有关的非法和犯罪行为的证据成本高,而且难以落实。我们应该提前计划,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思考如何预防、引导和避免;第三,技术进步和大数据等措施有助于解决当前的困境,但对具体的滥用权利行为采取技术措施可能会违反其他法律,这需要平衡考虑。例如,如果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想要屏蔽一个提出恶意投诉的知识产权代理企业,它如何证明它在具体案例中构成恶意投诉?如何证明恶意投诉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一个有恶意投诉的企业能被一个恶意投诉阻止吗?这些判断不能没有标准。

标题:电商法如何构建反权利滥用制度?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