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4字,读完约8分钟
自2008年全球金融动荡以来,中国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将如何影响世界?在中国,没有多少人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最近,熊安新区的横空诞生了,这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判断:
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航运正走向一个大的周期性低点,衰退已经持续了几年。
随着高铁的兴起,空陆路交通的时代模式正在被重塑。在这一巨变中,中国拥有“后发优势”,并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内陆复兴”。
未来,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崛起是否会让“伟大的海洋时代”重现,还有待观察。
众所周知,人类的全球化始于14世纪10年代的伟大海洋时代,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和英国轮流统治世界。中国在充满痛苦的民族记忆的“伟大海洋时代”被被动击败。
从1949年到1979年,由于冷战和欧美的封锁,中国被迫回到“禁海时代”。沿海城市的地位已经下降,因为这个国家正在为战争做准备并修建第三线。1979年后,2002年前,中国的增长模式是“制造业+出口”。通过“引进产能、引进资金、销售产品”的模式,我们迅速成为一家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内地基础设施落后,外资选择沿海城市建厂,使中国的物流链相对较短,交通便利。因此,沿海城市迅速崛起,尤其是港口城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最初开放的城市都是沿海城市,五个单独规划的城市也是港口城市。
因此,中国也进入了港口建设最疯狂的时期,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2年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增长的驱动力从“制造业+出口”转变为“城市化+大型基础设施+房地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印钞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政府通过过度的货币让购房者享受到财富增长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收益感”,而没有买房的家庭只能等待财富变成水,只能被迫加入抢房大军。因此,城市化和房地产可以推动中国巨大的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大型港口。大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需要生产大量钢铁,并推动汽车和家用电器的消费,因此中国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甚至煤炭。因此,港口仍需扩建。
在最疯狂的时候,连北京都要建自己的港口,天津不合作,就和唐山合作建“京唐港”。至于香港、深圳、广州和东莞之间的港口纠纷,以及浙江和上海之间的港口纠纷,都是中国经济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
最后,当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时,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例如,根据货运吨位排名,2015年全球港口排序如下:
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新加坡港、天津港(600717,买)、苏州港、广州港(601228,买)、唐山港(601000,买)、青岛港、荷兰鹿特丹港和伊朗赫德兰港。
根据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十大港口是:
上海港、新加坡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韩国釜山港、广州港、青岛港、阿联酋迪拜港和天津港。
位居榜首的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港口消失了。但是这些国家因此衰落了吗?当然不是。他们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芯片。这些体积小、附加值高的产品主要由空装运,而不是海运。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单一进口商品不是石油,而是薯片。由于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电脑和家用电器数量居世界之首,大部分芯片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
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开始至今,中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全球化已经见顶,其标志是2016年6月的英国退出欧盟和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其次,尽管中国仍依赖“大型基础设施+房地产”实现稳定增长,但事实上,“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都已见顶。这就是中国在钢铁、煤炭、水泥和建筑材料方面产能过剩的原因。
随着人口红利和汇率红利的消失,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高商业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下降。铁矿石进口需求和产品出口需求都在下降。当然,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小因素:空的交通日益发达,管道交通也日益发达(中国通过管道从中亚和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将来还将通过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建设管道进口中东原油),中国的出口产品将开始升级,upgrading/きだ 0
第三,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铁时代。中国的高铁已经迅速扩张并形成了一个网络。这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都没有经历过。高速铁路的快速和大容量改变了内陆城市的时间空模式。因此,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内陆高铁枢纽城市,如郑州、武汉、Xi、成都、重庆、长沙、合肥、济南等。当然,也有北京和新宣布的熊安新区。
我研究了2008年至2015年各大城市资金总额的变化情况(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现提供如下事实:
3.2008年,青岛筹集的“资金总额”是济南的97.2%,2015年下降到92.8%。此前,青岛超过了济南。
4.2008年,连云港(601008,买入)占徐州的47.8%,2015年降至45.6%。
5.2008年,宁波的“资金总量”为杭州的56.1%,2015年降至54.2%。
6.2008年,苏州的“总资本”超过了南京,而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南京的89%。(苏州和南京都是内河港口,苏州离航运更近,吞吐量是南京的2.6倍)
资金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经济运行的结果,是未来运行的基本动力。根据我的研究,它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指标,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以上六组城市的比较证实了我所说的“港口城市的衰落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复兴”。
上图:高速铁路网、经济转型、国内需求上升和全球化已经见顶,这正在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并重振内陆中心城市。
在这个港口城市衰落、内陆城市崛起的时代,只有上海和深圳是例外。原因其实很简单:它们是国家指定的金融中心,是可以被“第一轮政策”照亮的城市。当然,深圳离香港也很近,市场经济机制也比较完善。
有人可能会说厦门也不错。的确,厦门的发展势头似乎没有被福州所掩盖,但福州实际上是一个港口城市。其次,要注意的是,泉州始终是福建经济总量的第一位,福州始终是资本总量的第一位,而厦门只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
现在,熊安新区诞生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陆城市。它唯一的码头是白洋淀上的游船码头。有人建议为熊安新区开辟一条运河,这样它就有了一个可以直接通往渤海的港口。事实上,这完全是画蛇添足,没有看清当前的趋势。
最多有高铁、机场、轻轨、高速公路和管道运输,就足够了。
紧挨着熊安新区,天津有滨海新区,这是一个基于大型海上交通的国家级新区。两个新区站在一起,这是两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即将崛起,未来将主导华北;一个是衰落和边缘化,而你是孤独、无助和贫穷的。
目前,中国已宣布8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郑州和武汉,其中只有上海、天津和广州为航运城市,武汉和重庆为内河运输城市,郑州、成都和北京为100%的“陆域”。今年是中国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布局的一年,未来至少要包括深圳、南京、杭州、沈阳和Xi,其中沈阳和Xi是“旱鸭子”,南京和杭州有码头,深圳是航运城市。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中真正的航运城市并不多,那些跨江城市实际上越来越依赖铁路和公路。
内陆中心城市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既有世界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达到顶峰),也有中国自身的变化(高铁时代,启动内需,不再依赖大型基础设施房地产)。
至于中国的航运城市,如果不转型为深圳、上海、香港等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它们的未来发展将陷入僵局,如果不在新的竞争时代前进,它们将会倒退。
只有了解这个时代,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未来!
标题:中国城市格局重大转折:海运城市见顶 内陆城市复兴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