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88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经济似乎已经走出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稳步攀升。根据历史经验,所有的经济繁荣都伴随着经济泡沫的出现,从19世纪的“铁路泡沫”到20世纪初的华尔街股市泡沫,再到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
本文作者是学者、财经作家、财经网站专栏作家孙
中国经济似乎已经走出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稳步攀升。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乐观吗?未来可以预期的泡沫将很快在我们眼前破灭。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已经复苏是不争的事实,pmi数据和制造业信心指数均有所增强。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制造业pmi指数从51.2上升到51.8,新订单也有所增加。中国经济似乎已经走出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稳步攀升。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乐观吗?
在承认制造业复苏的前提下,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的复苏只是“供应方”改革的政策复苏,能否持续很长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要摆脱资产泡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房地产市场的资本虹吸效应就像一个黑洞,继续使房地产市场吸收大部分社会资金。
虽然目前金融政策中的抵押贷款泡沫几乎已经消失,但过去几年产生的房地产泡沫太大,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去杠杆化完全消除。
中国的资产泡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警惕另一个悄悄到来的泡沫,即房地产泡沫或“创新”泡沫。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实体泡沫的影响甚至大于虚拟经济的泡沫。我怎么能这么说呢?让我们从头开始。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从繁荣周期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和历史的发展。我们普遍认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的动荡和波动中前进的,每一次经济发展都必然伴随着复苏、繁荣、泡沫、衰退、萧条等阶段。
每一次新的经济复苏都会推动一个大的繁荣周期,这个周期最长可持续半个世纪,被称为康德拉捷耶夫周期,或“长波周期”。
如果我们看看长波周期,我们今天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带?
人类历史上所有以前的科技革命都遵循这种模式。从19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20年代的铁路革命,再到19世纪70年代的电力革命,以及20世纪以来的石油、汽车和大规模机械生产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每一次工业革命大约都在50到60年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所带来的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产业繁荣周期的终点。但如果我们以50年为一个周期,那么在2021年左右,当前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繁荣周期将会结束。
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Aiji、净值、信息)都必然伴随着现有的产业集群。无论是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还是互联网通信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的“硬件基础”和产业集群实际上都存在于经济革命之前。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而逐渐融合。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产生的最新工业技术,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的“软件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集群将在至少半个世纪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在可以看到新的“人工智能”经济周期趋势。
据统计,2010年之前,中国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的企业不到20家。然而,2010年后,人工智能企业纷纷涌现。根据某细分领域某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报告,2016年,中国有709家人工智能企业,美国有2095家,英国有366家。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不会减弱,相反,它很有可能继续加速。
然而,根据历史经验,所有的经济繁荣都伴随着经济泡沫的出现,从19世纪的“铁路泡沫”到20世纪初的华尔街股市泡沫,再到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从新经济的酝酿到资本市场的泡沫膨胀将需要20多年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爆炸的人工智能行业,将在未来20年继续爆炸。然而,行业的反向淘汰也将同时开始,市场将逐渐筛选出真正高效和技术先进的人工智能公司。
在未来的20到30年里,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推动当今世界的主要经济引擎,将有很大的机会出现像福特和通用汽车这样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可与100年前的企业相媲美,而微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是如此。
许多最近的金融新闻报道都批评说,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有泡沫化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所谓的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司集群,而是更像一个隶属于R&D部门的其他公司——人工智能和机器人(300024,buy)。目前,其中相当多的是军用的。例如,像波士顿动力公司这样的军事机器人公司,其产品的视频数据经常在网上使用。但是这些技术私下商业化需要多长时间?
事实上,我们记得,原本属于军事领域的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资本的力量转化为民用商业用途,但周期实际上并不长。可以预见,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泡沫将很快在我们眼前破灭。
20年前,谷歌只是一个在硅谷创业的小公司。然而,由于赶上了互联网的潮流,它很快成长为今天的巨大高科技帝国。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未来是否会、何时、何地出现还无法准确预测。
但我们绝对相信,在真正优秀的公司被市场淘汰之前,我们将经历我们的前辈在1929年和2000年经历的经济泡沫。
目前,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泡沫可能与美国不相上下,看看股市就知道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户“鸡冠天下”。作者授权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您积极投稿,并在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中安家。电子邮件地址为zhuanlan@jrj,电话号码为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孙骁骥:我们距离下一个经济泡沫有多远?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