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2字,读完约2分钟
几天前,环境保护部的官方网站宣布,环境保护部已经从全国各地抽调了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监管。这是有史以来在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的环保行动。
据媒体报道,环境保护部从7个方面进行了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情况,固定污染源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排放标准,高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和运行情况,分散污染企业的查处和取缔情况,非高峰生产企业停产限产措施的落实情况,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处理设施的安装和运行情况。无论从监管的规模还是力度来看,都超出了以往的环境监管。应该说,这次空气污染防治监管行动重点突出,任务明确,标准较高,不亚于掀起了一场环境保护监管的风暴,其效果值得公众期待。
事实上,在此之前,环境保护署已进行了多次特别监察行动。例如,从2月15日至3月18日,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六个省(市)组成了18个检查组,总人数超过260人。2017/きだӛ第一季度0,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很多问题,尽管反复监督和检查?显然,它值得研究。
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监督是不必要的,调查是无止境的”。简而言之,一些空气污染的地区和企业要么迅速复苏,要么在环保监管后卷土重来,甚至出现了与环保部门的“游击战”,千方百计逃避执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很明显“根源”是地方政府监督执行不力,没有下定决心彻底关闭“分散污染”的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动态生产机制。或许,为了保护本地生产总值不受损失,我们仍在“覆盖”和“给污染企业开绿灯”。
众所周知,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会感到疼痛。然而,就空气污染而言,这一概念需要调整。它伤害了那些听话、孝顺、守纪律的“孩子”,而那些“不听话”、“总是捣乱”的“孩子”必须受到严格控制。他们不应该发脾气。最后,政府的“父母”应该为他们“承担责任”或“擦屁股”。
笔者认为,环境保护部已经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监管,最关键的是要敢于“面对事实,面对困难”,绝不手软。曝光的曝光和问责的问责将使那些经过反复调查仍未改变的人“面临痛苦”。如果你心慈手软,不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源”,大规模监管后,空气污染问题会反弹,甚至有些企业会公然进行污染控制和排放,这样的监管是没有意义的。
标题: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应“较真碰硬”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