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5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4月6日不会进行公开市场操作。”4月6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办公室连续第9天发布这样的公告。央行的这种操作方式使得市场中的各方都在不断地投机。然而,在我看来,这是央行用实际行动向市场解释货币政策“稳定中性”的含义。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为了澄清央行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有必要澄清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思路。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召开之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基调。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开始下降,甚至产生副作用。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在此背景下,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和中性,适应货币供给方式的新变化,调整货币闸门,努力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今年1月召开的央行2017年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从去年的“稳定”调整为“稳定中性”,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经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强调货币政策应“稳定、中性”外,还设定了将m2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提高12%的目标,同时强调“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和“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行长周小川无疑给出了权威而准确的解释。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国央行都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不能指望它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选择顺序也在发生变化,先是依赖货币政策,后来发现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他强调,我们不应过于依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结构改革非常重要。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由此可见,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政策的运用将更加频繁,“稳定中性”也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

在充分理解货币政策基调变化的情况下,不难解释中国央行为何连续9天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自今年年初以来,央行一直严格执行“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政策。除了在公开市场自由操作之外,央行还在今年1月提高了mlf的半年期和一年期利率,在2月再次提高了反向回购和slf的利率,并在美联储3月中旬加息后再次提高了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雷璐近日表示,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我们应该保持货币供应的固定力量,加强监管部门和央行的共同努力,管理流动性大门。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对于货币政策的后续走势,笔者认为空仍将上调反向回购、mlf和slf的操作利率,资金也将保持紧张的平衡,因此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货币政策应“稳定、中性”,一个重大变化体现在“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实施上,上一季度强调“实现”,本季度改为“引导”,表明央行正在加大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力度。

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最后,央行操作方式的这些变化实际上是为了引导有效的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防止流动性变得“不现实”,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因此,央行今后将继续实施“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市场而言,除了对“稳定性”有深刻的理解外,还应在“中性”的研究上多下功夫。

标题:央行告诉你 什么叫“稳健中性”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1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