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1字,读完约6分钟
总的来说,消费价格在上升,工业生产需求在下降,这确实有点滞胀。尽管2.5%的价格不高,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足以让央行进入警戒状态。目前,进口通胀和灾难性天气推高了食品价格,这实际上与央行无关。但作为央行,他不太可能在这一点上火上浇油。
作者:齐,金融专栏作家、投资者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宏观经济运行数据。cpi同比继续上升至2.5%,而ppi同比继续回落至3.6%。这种兴衰不可避免地让人担忧。
首先看cpi,9月份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7%,这是一个持续上涨的趋势。此外,2.5%是一个敏感的位置。通常,当价格达到这个位置时,央行将开始保持警惕,表明通胀风险已经发生,货币政策将在0/12365范围内收缩;だよ.在知识星球齐的粉丝群中,我们一直在说,央行可能一直在等待9月份的价格数据。如果价格能在9月份稳定下来,这就意味着以前有过灾难,那么央行就不必担心任何事情,并能尽最大努力维持市场流动性,因为灾难因素很快就会过去,而且这超出了央行的货币控制范围。不幸的是,我们没有等到我们想要的数据,cpi继续攀升,这将使央行犹豫不决。
犹豫的原因是出现了另一个因素,即国际石油价格,在头两个月里迅速上涨,进口通货膨胀也是推高价格的一个因素,因为石油价格是所有成品的基础,如果你不好,你必须运输它们。因此,当油价上涨时,所有成品的价格都会上涨。加上农产品的季节性因素(000061,诊断库存),今年秋天,很多朋友说,蔬菜价格最近甚至翻了一番,所以食品价格上涨了3.6%,这影响了cpi上涨0.69个百分点。此外,就非食品因素而言,9-10月也是需求高峰期,旅游、教育和租赁消费大量增加,这也影响了cpi增长2.2%。总的来说,10月份的价格仍然不容乐观,石油价格因素并没有被消除,但由于长假,需求因素有所加强,因此预计10月份的价格将会走强。
消费品价格上涨了,但工业品价格下跌了。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降至3.6%,表明工业生产的需求意愿不强。请注意,这仍然是基于飙升的油价。当然,主流观点认为,本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并不高,因为去年的基数较高,而且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这确实是有原因的,但疲软的工业需求可能不得不被阻止。这表明我们的经济是不稳定的,没有出现大家所期待的强劲周期。至于前面提到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没有得到数据的验证。未来的生产者价格指数由油价支撑,但不是由需求驱动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去年的加息,这应该是一个逐步和稳步下降的过程。因此,那些想投资于强劲周期的朋友,比如钢铁、水泥、基础设施和有色金属煤炭,不得不等待。6月份之后,铜价也下跌了,生产者价格指数没有上升。这看起来不像是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姿态,但这只是一记耳光。
总的来说,消费价格在上升,工业生产需求在下降,这确实有点滞胀。尽管2.5%的价格不高,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足以让央行进入警戒状态。目前,进口通胀和灾难性天气推高了食品价格,这实际上与央行无关。但作为央行,他不太可能在这一点上火上浇油。也就是说,据估计,在cpi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之前,央行将很难采取宽松举措。货币政策将保持中立。那么,正如我们刚才所说,10月是一个长假期,估计价格不太可能下跌,所以我们只能等到11月,数据会在12月中旬发布,很快就要过元旦和春节了,所以估计央行会继续等待,也就是说,央行很可能在明年3月之前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大动作。
让我们再看一遍。在财政政策方面,以前只看到国债和地方债务的发行,而基础设施投资几乎看不到,对数据变化也没有反应。说来也巧,当我们计划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时,国际油价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确实让我们有点尴尬。如果你现在真的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那么这些生产手段肯定会启动,当油价的影响叠加时,ppi肯定会上升,甚至拉动cpi上升,所以这一块现在也很纠结,相当于有人利用油价,打破你的金融和货币把戏。手脚被束缚,不敢主动寻求恢复。
那么高油价能持续下去吗?在知识星球的粉丝群中,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油价取决于供求关系和政治。现在,伊朗核问题被用来解释油价上涨,但事实上,它可能仍然是活跃的,目的是满足石油需求。国家进口通货膨胀,因为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出口国,因为页岩油革命的成功,石油进口国基本上是出口导向的。例如,我们、德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都有巨额贸易顺差。
因此,现在留给我们的空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如果油价无法回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法变得活跃。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来看,出口和投资都很困难。消费是可以预期的吗?当股市像这样下跌时,房地产市场开始转弱,财富效应消失,社会福利部门今年也不乐观,所以第四季度的经济概率还是下降了。
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下跌率先反映了经济预期,但股市受情绪影响很大。因此,股市往往反应过度,这意味着经济不好,但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目前,这些担忧已经在股市价格中得到双重反映,所以他们一直极度悲观,这恰恰是最大的乐观因素。
本文转载自齐的财经观。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齐俊杰:CPI再走高!滞胀风险不得不防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