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3字,读完约4分钟

在中美贸易战上有一个明确的共识。我们不会花费数千亿美元购买一些美国飞机和大豆,并填补赤字。美国的意图是,贸易战是为了减少全球主要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产业链的长度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人们常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计算20国集团各主要产业在世界同行业中的出口比例,以及20个主要经济体中出口比例超过2%的产业数量,前三位是美国、中国和德国,显示了全球产业对中国的依赖。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20世纪90年代美日之间的贸易战以日本“失去的20年”经济增长而告终。二战后,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占20国集团的25%。日本泡沫破裂后,这一比例一路下降,2017年降至10%以下。中国有条件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内需潜力巨大。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目前,中国人口约占20国集团的30%,制造业增加值占34%,但消费仅占1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贸易顺差很大,美国一再引用301条款。作为一个大生产商,我们不能自己消费,所以我们不得不把它卖给别人。提到日美贸易战,最强有力的应对武器是在20-30年内逐渐增加我们在g20中的消费比例,例如,占人口的比例(约30%)。这样,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这样,不仅欧洲和新兴国家会追随我们,美国跨国集团和华尔街也不会失去中国市场。产业链还能移动吗?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8%,相当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的日本和80、90年代的韩国。就每1000人拥有的机动车数量而言,中国相当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日本20世纪60年代以及韩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平。如果我们把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与42%相比,中国的消费水平就更落后了。落后的另一面是潜力。虽然中国人在海外买买,但他们只是中等收入及以上,总收入约3亿,占中国总人口14亿的一小部分。如果其他11亿低收入人群中的10%跳到中等收入,那将超过1亿人!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2016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1亿元的“小目标”:“促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两年过去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该监督1亿个“小目标”的推进,重点放在大城市的“三有”:城市定居限制是否已经放开,特别是对移民定居的限制是否进一步放宽,为在城市定居的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保证在同一城市实现同等待遇,非居民低收入人群的稳定就业是否已经实现。可以看出,低收入人群融入城市是全国城市化的重点。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这一亿人如何成为城市消费者?最近,国家出台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共出台了26项措施,很可能是建立一个多维度的促进费框架,以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保护权益,确保人人都能消费、敢消费、愿意消费。过去,购买住房的消费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这导致了1998年的住房改革和2008年国内需求的扩大。然而,在2018年,情况在10年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6项推广费用措施中,房地产方面说了7句,其中前6句中有5句是关于租赁的,1句是关于共有产权的,第7句是关于完善房地产信息发布机制的。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这并不是说买房子不重要(合理的买房子总是被支持的),而是说买房子被用作促销的工具。其结果是,又一轮房价上涨、资产泡沫和贫富差距扩大,使得低收入人群更难融入城市。如果你花不起钱,实体就租不起,产业链也离不开它!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下一步房改和货币化的政策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仅驳斥了房改和货币化推高房价的说法,还驳斥了当前房改和货币化形式放缓的说法,这将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消费。因为,未来的工棚改革是一个新的工棚改革,一个基于公共服务短板的空房间修复,一个基于社会保障的功能重组以弥补债务,一个基于低收入人群消费的城市激活以消除障碍。

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作者是高级房地产研究员)

标题:李宇嘉:中国1个亿的“小目标”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