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4字,读完约5分钟
10月16日收盘后,洪钟有限公司宣布,2018年10月16日,董事会收到王继红董事长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和董事兼总经理张继卫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洪钟股票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辞职无疑会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
作者:曹中铭,著名金融博客和资深市场评论员
10月16日交易结束后,洪钟股份有限公司(000979)宣布,2018年10月16日,董事会收到王继红董事长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以及董事兼总经理张继卫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洪钟股票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辞职无疑会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
今年8月15日,洪钟股价首次跌破1元面值,此后,其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跌破面值。根据《深交所上市规则》,如果洪钟股票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票面价值,将被终止交易。9月5日,洪钟股票收于1元,这也暂时摆脱了退市的风险。然而,截至10月16日,洪钟股票的股价低于1元,市场认为洪钟股票离退市只有8小时了。17日,洪钟的股价跌至0.82元。这意味着,即使股票在下一个交易日涨跌,其股价也将低于1元的面值。到目前为止,洪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已经“注定”,这也将引发深交所《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洪钟将成为a股市场上第一家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而被迫退出市场的上市公司。此外,强制退市后,根据上市公司目前的基本情况,实现重新上市并不容易。
洪钟股价已跌至目前水平,这是自责的结果。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全资拥有卓业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股份有限公司借壳“圣科苑”上市。王永红通过洪钟卓业持有洪钟26.65%的股份,是最大股东。进入资本后,原本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洪钟有限公司开始进军资本市场,实施了一系列并购,如中豪国际(原名高卓集团)和伊凯控股(记),先后收购了h股,进而赢得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旅行社”和海外高端旅游服务商A;k公司。然而,一致的收购行为并没有给上市公司带来明显的好处。此后,随着徐翔案的爆发和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全面开放,洪钟股票在房地产和资本市场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显然,盲目并购浪费了洪钟股份的资源,也埋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洪钟公司治理结构的混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016年徐翔案后,王永红辞去董事长职务,由他的兄弟王继红接任。但事实上,上市公司的重大问题不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而是由王永红控制的。最重要的例子是,王永红未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向海南某公司支付了61.5亿元的巨额款项。此外,对于如此重大的事情,洪钟直到半年后才披露。
大举借债已成为打压洪钟股票的又一根“稻草”。例如,洪钟山东项目向中国建设投资信托借款14.8亿元,东方资产管理集团旗下的三家公司分别向洪钟海南项目、北京洪钟大厦和天津项目借款60亿元、10亿元和10亿元。此外,国有企业华融曾向洪钟贷款数十亿元人民币。有了如此巨额的贷款(贷款),其财务成本也不低。
为了摆脱债务困境,洪钟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已经开始了三次重组。第一次是与深圳港桥的债务重组。深圳港桥是中国港桥的全资子公司,后面是华融集团。华融集团董事长赖事件导致重组失败。第二次重组的对象是新疆嘉龙,但公司净资产只有2.85亿元,不具备重组实力。第三次重组的对象是《嘉多宝》,这变成了一场闹剧。
盲目并购、公司治理混乱和肆意借贷终于成为洪钟股票的三大“盲点”。如果洪钟股票将来想重返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依靠自己显然是无力的。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并购上。在重组方的选择上,它必须是一个强有力的重组对象。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最新公告,洪钟有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总额为人民币50.84亿元。此外,其主营业务已经停止,资金紧张,在建房地产项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重组方没有一定的实力是无法解决债务危机的。
显然,这也是一个值得洪钟投资者关注的话题。因为退市前会有一个退市巩固期,对投资者退市是有利的。由于退市后的巨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警惕。风险容忍度更高的投资者可能会在未来的重组上轻赌一把。对于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建议通过清仓来防范风险。
这篇文章转载自《曹中铭》。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曹中铭:中弘的“死穴”——并购 治理 举债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