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7字,读完约4分钟
自香港联交所于今年4月30日发布新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和新兴及创新产业上市制度以来,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已成为香港股市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新制度实施以来,已有10多家生物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3家生物股已于9月25日前上市。
作者:独立财经作家,专栏作家皮海舟
自香港联交所于今年4月30日发布新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和新兴及创新产业上市制度以来,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已成为香港股市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新制度实施以来,已有10多家生物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3家生物股已于9月25日前上市。
香港股市之所以迎来生物公司申请上市的热潮,显然与HKEx推出的新股发行新规有关。在接受“拥有相同股份但不同权利的公司”上市的同时,新规定还为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技术公司留出了一套空制度,允许无利可图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市。正是由于新的规定,生物公司的上市标准放宽,因此,生物公司竞相申请上市。
应该说,允许无利可图的企业上市确实有利于支持生物企业的发展。毕竟,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R&D、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产品R&D阶段是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时期。因此,给予上述制药公司在系统中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对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系统的支持并不代表投资者的支持。作为投资者,有必要考虑投资的风险和回报。HKEx允许无利可图的生物公司上市,这实际上增加了投资风险。因此,生物技术公司的上市将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所忽视。
这也是事实。8月1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只生物技术股票——格力制药的股价,在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接近了腰部;百济神州8月8日以108港元的价格上市,当日股价出现下跌,自上市以来最大跌幅达到14.44%;同样,9月14日上市的华菱药业在上市首日的盘中交易中跌破10%,上市后累计最大跌幅达到13.4%。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这不仅与香港市场IPO的破局环境有关,也与生物科技公司较大的投资风险有关。同时,这也与香港投资者仍不能接受无利可图的企业上市有关。毕竟,对香港投资者来说,接受无利可图的生物公司上市也是一个过程。正如HKEx首席执行官李小嘉所说,香港的生物技术行业还不成熟,需要三至五年,甚至五至八年的时间,各方才能共同努力。
正是由于这种趋势,生物医药股受到了香港股市投资者的冷落,这无疑是国内a股市场的一面好镜子。毕竟,面对香港生物制药公司的上市热潮,国内很多人自然坐不住,积极主张a股市场应积极支持无利可图的生物制药公司上市,以至于国庆前,内地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新”升级版的意见》,支持无利可图的创新型企业上市。
a股市场是一个重视融资的市场,这决定了a股市场不愿意支持无利可图的生物企业上市。然而,作为决策者,我们必须看到生物股在香港市场受到投资者冷落的情况,以及生物股带来的投资风险。要把制度放在首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亏损企业上市带来的投资风险。毕竟,a股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a股市场的投资者尤其不成熟。因此,a股市场决不能过于仓促地允许无利可图的企业上市。
本文转载自《海州谈股票事务》。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皮海洲:生科股在香港市场遇冷的启示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