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2月7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1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16年12月的123亿美元下降到29,982亿美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88亿美元,降幅明显收窄。
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外汇储备变化中存在积极因素,但仍有媒体继续炒作“中国资本外流(港股00170)”,也有媒体再次对“中国经济衰退论”大放厥词,这与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均衡的事实不符。
尽管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世界最高水平。回顾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从2006年的1,65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6月的3.93万亿美元。此后,中国外汇储备缓慢下降,2017年1月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
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贸易顺差和“热钱”的涌入,而下降主要是由于贸易顺差的下降和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上升。虽然3万亿美元这个整数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点”,这可能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增加他们在海外兑换外汇或理财的冲动,但如果公众按照这个心理点兑换外汇和理财,那么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外汇资产的收益不仅难以与人民币理财的收益相比,而且很有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自2015年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在美元短期走弱、国际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外流压力有所缓解。目前,对资本流动影响最大的是汇率预期。因为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市场认为中国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过多,但一旦预期逆转,它认为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然不足——自然,国家层面需要加强对汇率预期的引导。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近期美国内部事务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元汇率已从高位回落,人民币未来贬值的预期降低,中国跨境资本外流将继续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金融形势良好、金融体系稳定保持不变。这些有利因素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强劲的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中国外汇储备的兴衰,全面分析各种因素。
与此同时,公众无需过度解读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众所周知,2016年,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8132.2亿元,同比增长4.2%。特别是美国和28个欧盟国家在中国的实际投资分别增长了52.6%和41.3%,这也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
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外国投资增加,反映出“短频率、快速度”的“热钱”正在离开,而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长期投资正在增加;跟随趋势的资金在流动,激发支持的资金也在流入。这种“一升一降一进一出”更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外汇储备突破“3”并不是什么大事。人们需要关注它,但不要太担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挽起袖子,努力工作”,中国取得了成就。
(作者是太和智库的研究员)
标题:党报: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9978.html